零点看书>青春校园>恰锦绣华年>第424章 达闻
得也不多,有钱也是三嫂的,我不能借,这个这个……小七,你有多少私房钱?”

“全拿去。”燕七痛快地道。

燕四老爷脸上绽开一记阳光灿烂的笑容:“够哥们儿!小七,放心,这钱就当做你的份子,到时候有了收益,叔给你按股分红!”

“好的叔,我将来能不能十里红妆地出嫁就全指着你了。”燕七道。

“哈哈哈交给你叔我了!”燕四老爷拍着胸脯,拽了椅子到燕七身边坐下,“来来来,小七,好歹你也是叔的合伙人了,咱俩商量商量这东西怎么弄,尽快给它办起来!”

……自个儿这就成天.朝第一家报社的股东了吗……难得见燕四老爷投入又认真,燕七也不怠慢,让人取了纸笔来,叔侄俩开始写写画画商量探讨。

对于报纸,燕七有着上一世的见闻打底,倒是能够提出不少有帮助的建议,比之燕子恪从无到有一点一点架构起的蓝图要更现成,“首先要在全国各地最主要的城镇设立站点,每个站点有一位主要的负责人,他的手下可以有来自各行各业的兼职人员负责提供真实的消息,这些消息在他那里先要通过第一关的筛选,”燕七道,“而我们做这个东西第一要遵行的原则,就是真实。”

“‘报纸’的版面要规划好,比如一份有八版,那么哪一版是与商有关,哪一版与农有关,哪一版专请有名之士解读文章,哪一版专门网罗天下奇闻轶事,再还可替人刊登寻人寻物启事、租赁买卖启事、官府通缉告示等等等等,做到各式各样的消息都有,才能吸纳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顾客。”燕七把自己所有了解的关于报纸的东西毫无保留地讲给燕四老爷,她和燕子恪一样认为,如果说身边有哪个人能把办报纸这样实则很复杂的事做起来,那一定就是燕四老爷这位朋友遍天下的小孟尝了。

“报纸的内容四叔不用亲力亲为,交给专业的团队去做,你的工作就是把自己手里这张人脉网充分利用和串连起来。”燕七建议。

“‘专业的团队’,”燕四老爷若有所思地点头,“三哥成日闲得蛋疼,让他来做你所说的‘主编’定是最佳人选,且三哥本就好舞文弄墨,只要跟他一说此事,必是分文不取白给咱们干活——成了!省了一笔银子!”

“……”不愧是商贾家的外孙,这算盘也是打得很精的。

“至于你所说的什么‘美工’、‘排版’、‘校对’人员,就交给三哥去找,他手底下有文有才却因不得志而穷困潦倒的学生多得是,找这些人来也算是替他们解决生计了。”燕四老爷继续拍板。

不愧是小孟尝,侠义之心时时不缺。

“鉴于收集到的新闻消息从各地传入京都需要长短不同的时间,报纸可以先七日出一期,待做得熟练了再改做七日两期甚或一日一期。”燕七道。

当朝独有的传信机构鹰局,养着经过人工驯养用以传递消息的游隼,游隼正常飞行时速是二百里,相当于从哈尔滨直线飞北京只需要十个小时的时间,当然这个速度不包括天气和各种突发状况,以及每到一站还要换游隼进行接力飞行所浪费的时间,七天出一期报纸的话,时间上来说还是非常充沛的,毕竟还要考虑到印刷排版等后期制作的时间。

叔侄俩接连一整个星期都泡在暖阁里商量办报纸的事,后来燕三老爷也加入了——自从听他小弟为他介绍了此事,这位爱文成痴的先生也就坐不住了,每天书院里一下班就匆匆往家跑,一头钻进暖阁瞎着个眼睛跟着掺和。

叔侄仨将此事对家里人进行了严格的保密,并支付了小十一同志一大笔封口费,当燕七养好伤恢复上学的时候,燕四老爷的报馆已经在他自己的奔忙和他那些把兄弟的帮忙下建了起来,地方离燕府不远,也无需在热闹的地段,租的是高二层的一片楼阁,门楣上的大匾是燕三老爷的手笔,名曰“燕子报馆”,报纸的名字就叫做“燕子达闻”,印报的纸由燕四老爷一位开造纸坊的把兄弟长期进行提供,而对报纸进行印刷的则是燕三老爷一位学生家里开的印刷作坊。

至于全国各地新闻消息的来源,皆由燕四老爷联络好的位于五湖四海的朋友兄弟们来提供,当然,这里头有些人非常乐意合作,有些人却因着不感兴趣而婉拒了,不过燕四老爷的交友质量还是非常高的,婉拒了的这些人虽然自己对此事不感冒,但也尽心尽力地为燕四老爷推荐了其他的能人,由于报社处于初期创业阶段,许多设施不能立即配备齐全,于是各地收集新闻消息的站点都设在负责人的家里,这些负责人皆与燕子报馆签订了合作契约,约定了以消息采纳率来支付报酬,即各地负责人负责收集当地的新闻——至于用什么人、什么法子,皆由你负责人自己去想,收集到的新闻发到京都总部,最终能够登报的新闻如果有你所负责地区的,那么你将收到总部支付给你的报酬,登得多当然挣得就多,但前提是必须真实,且你的消息更能吸引人。

这种承包到个人头上的方式能够让燕四老爷省去不少心力,也不必亲身跑到当地去进行督促,且有了这样的支付报酬方式,也不怕当地的站点不够尽心。

由于是周刊,不必太讲究时效性,燕子达闻的第一期报纸着实花了不短的时间才制作出来,主要是因为这是打响名头的第一炮,报纸的主编人员们是谨慎再谨慎、精心又精心地来回修


状态提示:第424章 达闻--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