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逐鹿大明>第三百零九章:矫枉矫过正
药等三十六种草药的药用价值由鉴真东渡日本得以传播,出自于日本汉方野崎药局主席野崎康弘的说法。)

六部尚书等一众文臣眼见这个日本和尚不但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话,亦且提及唐朝王羲之父子书法,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心中不由敌意略减,面色稍和。

朱权轻轻哼了一声,转头对坚中圭密问道:“咱们华夏之邦讲究个來而不往非礼也,投桃报李。”

朱棣手指朱权对坚中圭密说道:“此乃朕之十七弟,宁王朱权。”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语出《诗经,大雅》。”坚中圭密转身对朱权合什为礼,颔首说道。

朱权耳闻这个日本和尚言语,内心之中也不禁甚是佩服他对于汉文化的了解,微笑问道:“以大师所说,鉴真大师东渡日本不但有利于佛学,书法在贵国推广,更使得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活人无数,可百余年來倭寇肆虐中土沿海各地,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可丝毫看不到投桃报李之意,更像反噬农夫的毒蛇。”

“反噬农夫的毒蛇?”坚中圭密闻言不禁面露奇色。他对于汉文化了解颇深,知晓许多成语,俗语皆有典故,却实在想不起來朱权口中的故事出自哪里?

朱权话一出口也甚是后悔,心中暗自忖道:一时口快,竟将《伊索寓言》里的故事扯了出來,当此情形下无可推托,只得将农夫与蛇的故事简略说出。

坚中圭密耳闻朱权这个浅显易懂,却颇含寓意的故事,分明便是将日本比作了反噬恩人的毒蛇,不禁面露苦笑,忙不迭解释道:“敝国南北战乱达六十余年之久,难免有穷凶极恶之辈战败后逃窜海外,为祸上邦,实非敝国天皇,大将军所愿,惟愿皇帝陛下明鉴。”

朱棣耳闻朱权提及为祸中国的倭寇,不禁面色略沉,对坚中圭密说道:“太祖高皇帝时,诸番国遣使來朝,一皆遇之以诚。其以土物來市易者,悉听其便;或有不知避忌而误干宪条,皆宽宥之,以怀远人。今四海一家,正当广示无外,诸国有输诚來贡者听。尔其谕之,使明知朕意。既然日本战乱结束,当一力剿灭海上倭寇,以显臣属于大明,臣属于朕的诚意。”

“倭寇之患亦被敝国大将军视为心腹之患,贫僧归国之后当将皇帝陛下之意转告将军阁下,调遣得力水师剿灭,以靖两国海上商路。”坚中圭密早在出发之前,便得到足利义满授意,只要明朝愿意让日本以朝贡之名渐渐打开两国海上商路,便会大力剿灭那些盘踞在日本周边岛屿上,至今不肯臣服于足利幕府的倭寇。

一众文臣听闻皇帝言下之意竟有重开海禁,和日本海贸之意,不禁纷纷出列劝谏朱棣。在他们看來,海外蛮夷小邦,朝贡而來无伤大雅,但若是重开海禁,岂不是破了洪武皇帝陛下厉行的海禁国策?

朱权眼见破除海禁竟有如许大的阻力,心中也不禁暗自叹气忖道:朱老爷子在沿海设置卫所防备倭寇,自然是应有之举,但厉行禁海国策却难免失之于矫枉过正。

朱棣眼见群臣纷纷反对破除海禁,无奈下只得沉声说道:“重开两国海贸之事容后缓议,既然尔等小邦愿臣服我大明,朕决意允许日本朝贡。”言罢当即传下口谕,命礼部官员在奉天殿设宴,款待坚中圭密等日本一行來使诸人。

夜色朦胧,武英殿御书房中,朱棣看了看矗立于不远处的宁王朱权,沉声问道:“那个日本和尚除了国书以外,尚有足利义满书信一封,所说愿意以二两白银兑换一千文铜钱购买我大明铜钱,看來这什么日本的天皇不过一个傀儡而已,足利义满方才是目下掌握大权之人。”

朱权在郑和端來的锦墩上落座后,微微颔首说道:“陛下所见不差,以微臣估计,所谓幕府便是掌握了军权,赋税的实权派,这个幕府首脑足利义满方才是真正在日本当家作主的人。目下我大明民间一两白银约莫可值得一千文铜钱,咱们大量铸造铜钱卖给日本,获利不可谓不丰。更为紧要的是只要他们长期使用咱们大明的铜钱,长此以往势必形成依赖性,纵然他日幕府将军换了人,为了利益驱使也势必大力剿灭倭寇,比起咱们在沿海诸省设置卫所,一味消极防御更为有效。

朱棣回想日间接见日本來使之时,那个名为坚中圭密的日本和尚不但说得一口流利官话,亦且谈吐之间对于中土文化甚是知晓,不禁笑道:“这个日本和尚对咱们中土文化倒是知之颇深。”

朱权听闻朱棣言下之意,颇为欣赏这个奉命渡海而來的和尚,不禁颇有些感慨的说道:“小小岛国,虽僻处海外,却不可等闲视之。以臣弟看來,这群家伙有一个特别的过人之处,便是能虚心学习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长处,化为己有。嘴里这般说,心中不由暗暗叹息忖道:日本在唐朝的时候学到了咱们的文化,医学。而他们在后世之所以能给中国带來巨大的灾难,便是在明治维新后在西方国家那里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文化与科技,进而将自己发展成为了一个工业国家。而我们则被满清蛮酋们长期荼毒后,不但堕入了愚昧的深渊,又被一群只知道争地盘的军阀混战成了一盘散沙。

正在此时,御书房总管郑和入内禀报,说是平江伯,长江水师提督陈瑄在殿外候旨。

片刻之后,身穿红色官服,步履矫健的陈瑄步入御书房中,依君臣之礼参见朱棣后禀道:“微臣所属水


状态提示:第三百零九章:矫枉矫过正--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