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逐鹿大明>第二百五十六章:快意恩仇
事中卓大人到府求见。”

方孝孺闻得齐泰,卓敬联袂而来,便即放下手中书卷站起身来沉声说道:“有请二位大人客厅稍坐,我这便过去。”

方府客厅之中,齐泰和卓敬端坐客座,正自接过丫鬟放上的茶杯,眼见方孝孺缓步入房,便即站起身来见礼。

一番客套的繁文缛节后分宾主落座,方孝孺眼见齐泰和卓敬皆是愁眉不展,一副心事重重的摸样,当即微笑问道:“不知二位今日到访,有何见教?”

浓眉大眼的齐泰略一沉吟后,将手中茶盏缓缓放下,沉声说道:“希直兄,我和惟恭贤弟今日到访,乃是为了蓝玉谋反获罪之事前来。”说到这里,看了看皱起眉头沉默不语的方孝孺接道:“蓝玉虽则平日里骄横跋扈,然昔日对于懿文太子忠心耿耿。以本官看来,此次锦衣卫指挥使蒋贤告发其谋逆作乱之事太过蹊跷。”他身为兵部侍郎,可谓一众文臣之中和大明将帅接触最多的文官,自今日早朝蓝玉给皇帝传旨拿下后,心中一直存有疑窦。蓝玉统帅军队剿灭元朝降将月鲁斯帖木儿父子之时不曾率军造反,却偏偏在班师回朝后,在应天可谓毫无反抗之力之时曝出谋逆之事,未免太过非所思,实难令人尽信。

方孝孺听得齐泰如此言语,皱眉抚须沉声说道:“不知尚礼贤弟意欲何为?”

“本官的意思是请希直兄入宫,请皇孙殿下在陛下面前斡旋一二,纵然是将蓝玉削去爵位,贬为庶民,也须得留下一条性命才可。”齐泰沉声说道。他身为兵部侍郎,官职权力在朝中可谓举足轻重,只是念及此事最好由当今大明朝的储君朱允炆出面最为妥当,而方孝孺,黄子澄虽则论官职权力不如自己,却是教导朱允炆读书的老师,在储君殿下面前更好说话,是以才有今日和卓敬联袂到访方府之行。

方孝孺闻得齐泰此言,眉头更是深皱,沉吟片刻后说道:“此事只怕方某无能为力。”

卓敬年纪远较方,齐二人为轻,此时闻得方孝孺推脱之言,忍不住站起身来言道:“以下官愚见,蓝玉虽则骄横跋扈,多有不法之事,然其统兵作战所向披靡。今日大明将帅之才逐渐老迈凋零,若皇孙殿下美言几句,保得蓝玉身家性命,则他日皇孙殿下登基之时蓝玉必然可效死力,削藩之时未尝不能建周亚夫之功也。”他口中说的周亚夫,却是汉景帝之时官至太尉,封爵绛侯,统帅细柳营平定七国之乱的名将。

听得这个昔日殿试曾高中榜眼的青年言语之间提及削藩以及汉时名将周亚夫,方孝孺也不禁动容,心中颇为意动,头脑之中转念想起数日来自己听闻凉国公蓝玉淫辱昔日北元妃子之事,面色忽然转冷,沉声说道:“不知二位可曾听闻蓝玉昔日捕鱼儿海之战后淫辱北元妃子之事。”

齐卓二人闻言不禁面面相觑,作不得声,原来他二人也曾听闻蓝玉此事,此时听得这个素来刚直不阿的方孝孺此时突然提及此事,心中不由自主涌起一股凉意。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是非曲直当为首要之义,昔日元朝鞑子占我汉人江山后多有如此qín_shòu之举,若只因他对江山社稷有大功,就此等淫**女的qín_shòu之举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我等又与qín_shòu何异?”方孝孺自幼饱读诗书,于礼法纲常最为看重。在他看来,蓝玉那些什么收养义子,侵占民田之举比之这般淫**女的举动那又是小巫见大巫了。

齐泰,卓敬虽则和方孝孺,黄子澄的迂腐性子不甚相同,却也是饱受礼法纲常熏陶之辈,此时眼见方孝孺如此勃然大怒之态,口出大义凛然之言,也是长长叹息,深感无言以对。

方孝孺站起身来正色言道:“若要方某为此十恶不赦之徒说项,那是万万不能。”言罢端起茶杯。

齐泰,卓敬眼见这个老学究作出端茶送客之举,虽是满心无奈,也只得站起身来,愁眉不展的告辞离去。

待得步出方府,眼望天际乌云压顶,似要落雨的天色,卓敬忍不住长叹一声,轻声对正要举步上轿的齐泰言道:“只论昔日率军攻打喜峰关口,纵容家奴侵占民田,驱逐御史之罪,蓝玉已然是罪不可恕,陛下却要定这个谋逆之罪,以下官看来,恐怕蓝玉之死,不过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齐泰闻得卓敬此言,脑海中蓦然回想起昔日胡惟庸谋逆之案牵连极广,纵然以韩国公李善长之尊都难逃株连,落到满门抄斩,心情不禁愈发沉重。

黄昏时分,紫禁城御书房内,朱元璋听完朱权禀报,说是锦衣卫已然将蓝玉满门抓入锦衣卫诏狱关押,应天府都司军马已然在全城戒严,在城中巡弋,便即微微颔首。

待得听闻蒋贤回禀,说是一个明军千户在蓝玉府邸前挥刀自杀之时,朱元璋忍不住微微皱眉,他昔日元末乱世之时也曾统军作战,当年军中耳闻目睹,深知在这些刀口嗜血的军中厮杀汉眼中,什么皇帝圣旨未免太过遥远,主将的军令,同袍兄弟之情才是最为可信,蓝玉虽则骄横,然其统帅大军征讨四方,历来是赏罚分明,经他之手提拔起来的将校不计其数,难保不会还有人去做那胆大妄为的劫狱之举,念及于此,略一沉吟后冷冷扫视朱权,蒋贤二人淡淡说道:“蓝玉谋逆之罪无可宽赦,未免夜长梦多,再生枝节,今夜你二人便在诏狱送他上路。”

朱权深知眼前的洪武皇帝在乱世征战中已然见过太多的血腥厮杀,当他决定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六章:快意恩仇--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