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逐鹿大明>第一百四十章:重典治国
如就请卓敬讲讲《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吧。我们这些武将都是些大老粗,麻烦卓先生讲得明白些才好,不要一直之乎者也的。”嘴里这样说,心中暗暗忖道:老爷子,反正迟早我也要被你拉出来,和朱老四一般的“背黑锅”,不如自觉点附和两句,就当是已经出过力了。

蓝玉听得朱权此言,心中暗笑道:若是论这毛笔字么,只怕我这老粗都比你强些,只是这什么鸟《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我可就没听过了,不知道和今日之事有什么关系?

朱棣斜睨了身侧的朱权一言,心中没好气的忖道:这小子,听我以治病比喻惩贪,就冒出个《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当真就是个顺杆儿爬的猴子。

朱元璋方才眼见卓敬口出“以法治国”四字,心中虽是气恼他的忤逆,但也有两分欣赏他的见识,听得朱权此言,忖道:权儿这小子似乎也有点鬼灵精。想到这里,手指卓敬说道:“好,卓敬,你站起身来,讲讲这则故事来听听。”

卓敬站起身来,缓缓说道:“《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研究刑名法术,是当时的法家名士。他这则故事说的是扁鹊进见蔡桓公,站着看了蔡桓公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这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医治,将会更加严重。恒侯没有回答不理睬扁鹊。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将会更加严重。桓侯还是没有回答,不理睬扁鹊。扁鹊又只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进见远远地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扁鹊说:皮肤纹理间的病,热水焐,药剂敷,可以达到、治好;肌肉里的病,针灸,可以达到、治好,肠胃里的病,火剂汤药,可以达到、治好;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管的,医生没办法了。桓侯的现在到了骨髓,我因此不再说话了。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了。”

朱元璋哼了一声,不自禁的转头看了看朱权,忖道:权儿这个故事对付这些个文官倒是最为合适。想到这里,手指卓敬怒道:“这个故事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你且说来听听。”

卓敬虽是自幼身受儒家熏陶的士子,但生性耿直,也不屑于说谎,只得坦率说道:“这则典故的本意,是用它来比喻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 ,“为大于其细”的道理。”

朱元璋手指方孝孺,黄子澄,齐泰一班文臣,怒道:“这个道理不适合治理国家,不适合惩治贪墨么?当官的去查勘水灾,吃了,喝了,拿了就杀不得?”

方孝孺,黄子澄,齐泰等人听到此时,背上也是冷汗津津而下,说不出话来。

朱权眼见这帮子文官哑口无言,心中极是愉悦,手指朱权说道:“权儿,你对杀这些个乱吃,乱喝,乱拿的家伙,有什么看法?”

朱权心中苦笑忖道:我能有什么看法?还不得乖乖给您攥在手里当枪使。可惜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明朝的严嵩,只怕他爷爷还没生出来。清朝的大贪官和珅,祖宗十八代也还不知道在哪里,只有举举宋朝的例子了。想到这里,清了清嗓子,准备说话。一番做作之举,惹得身侧生性沉稳的燕王朱棣,也忍不住寒毛倒竖,直犯恶心。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章:重典治国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