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江山为聘:皇后你别跑>第293章 收权放权

正厅内有一瞬的安静。【网首发】

叶初雨虽然步步紧逼地掌握了今天这场家庭会议的主动权,但她一时也没想到叶相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不对,应该说她料到了叶相会有不甘,但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不甘与权势名利无关,而是有种被背叛被辜负的心情。

她曾听人说过“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这样明君忠臣两相得的故事,却还是不能对叶相此刻的心情感同身受。

再看看叶钟祺和叶天麟,他们的感受虽然要比自己强烈一点,但毕竟谁也没有像叶相那样,这么多年来始终最接近北苍的权力中枢,最接近朝阳宫里的那一位。

叶初雨在心底无声地叹了口气,反正她一向是把这种上下级关系看得很功利的,虽然不够真诚,但至少不会让自己伤心。

“父亲,”她率先打破了这种孤凉的气氛,“陛下想要的,不过是您辞去宰相之职而已,未必没有继续留在朝中的机会。”

叶相猛地抬起头,语气里甚至都带了一丝颤抖,“你说真的?”

叶初雨点头,“而且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您大概就会是北苍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了。”

安国太夫人第一个反应过来,“三丫头,你觉得陛下要收回相权?”

皇权和相权之间的平衡关系,一直是历代君王都想要调节的一个大问题。/宰相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品大员,一旦生出了什么逾越的心思,再碰上个相对平庸的皇帝,就很有可能架空皇权,将国政大事握于一身。

叶家在场的这些人都是自小就读过经史子集的,自然都明白安国太夫人说的这句话。

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过类似的事情,皇帝收回相权独掌江山,但政策往往延续不了多久,总会因各种各样的局限和弊端被废除。

现在这位今上,他又凭什么认为自己能做到这一点?

“昔年历代君王都是把相权收归到自己手中,这样就必须依靠皇帝自身的才能来维持整个国家的运行。”叶初雨想着自己回府前从萧离那里掌握的信息,越发印证了自己的判断,“我们这位陛下已经看到了这种做法的缺陷,与其说他要收权,不如说他要放权。”

吴公公是皇帝身边的近侍,掌握了许多他人都不知道的消息:比如皇帝最近经常翻阅曾经收拢相权的那几朝的史传,还经常把六部尚书分别叫进勤政殿后书房谈话,像极了一个老板在考虑提拔哪位员工更上一层。

“一个宰相容易把持朝政不放,如果再提上几个大人,让他们和您有同等裁决政事的权力呢?”叶初雨踱到桌前,铺开一张新纸,提笔在最上方写下“内阁”二字,又在下方斜画出几条并列指向线,写了“首辅”“次辅”一二三四五个。

叶相已经忍不住站起身来到桌前,挑眉问道:“你这又是何意?”

“父亲请辞相位的同时,便可以把这份‘内阁制度’的构想一并呈上去。”叶初雨回忆着自己学过的那些政治制度,“朝中既然已经有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不如在上方加一‘阁部’,也就是我写的‘内阁’。能进入内阁办公的被称作阁辅之臣,人数随陛下心意确立数人不等。其中首辅阁臣要比其余次辅阁臣的资历高,主揽阁内相应事宜,但品级却还是与次辅相同,不会造成独揽大权的局面。”

叶相立刻就跟上了她的思路,“可要是像你这样改,那首辅岂不是和宰相的权柄也差不多?”

“自然是要差很多的。”叶初雨摇头,“因为所有的阁臣都不再有对国内政事的决策权,他们能做的只是先于陛下翻阅各地呈上来的奏折,然后简要列出官员所奏之事之条陈,将自己对此事的建议写下,再交给陛下参考,最终由陛下自己来决定采纳哪种解决办法。”

“妙极!”叶钟祺听得眼睛一亮,忍不住拍手赞道,“都说一人计短两人计长,能入阁的辅臣必定都是深谙为官之道的老臣,陛下若是采众人之长归纳出最后的解决办法,不但省时省力,而且还能更加全面。”

叶天麟也听出了一点门道,不甘示弱地补充道,“这样还能避免有人存了私心,想要安插自己的亲信或者捞一笔好处--陛下只要把几个阁臣的建议交叉比对一下,自然就会发现谁是有私心的了。”

叶初雨抬手捶了一下他肩膀,“三哥进步很快嘛!”

叶天麟挠了挠头,“我就是突然想到,我们在军中押运粮草的时候,押运官身边还要跟着一个粮草督运呢……”

“所以天下政事,一通百通,有的时候,在地方上的安排反倒要比上京更容易,也更有道理。”叶钟祺总结道,又欣慰地看着弟弟,“你能想到这些,也就不枉在西凉大营吃过的那些苦头了。”

“什么苦不苦的,”叶天麟不以为意地挥了挥手,“父亲和二哥有匡扶朝政之能,我不愿意动那么多脑子,索性就拼上一场,在军中博份前程罢了。”

同样是庶出,叶天麟从小就比叶沣尧更踏实,他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从不会肖想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也不会因为嫡庶之别而心生怨怼。

叶相看向安国太夫人的目光又多了几分感激,她把叶天麟教养得很好,更为他亲自谋划了一条最适合的前程。

再一想想叶沣尧兄妹,叶相真是后悔自己当初色迷心窍,居然同意让胡姨娘养着他们。

胡姨娘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除了


状态提示:第293章 收权放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