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重生三国之雄霸天下>第两百五十四章 辛氏家族(下)
现在还不知道其他郡县有哪些人暗中勾结袁谭,所以我来平原郡的最初打算就是弄清楚这件事情。到万不得已时牺牲平原郡也要把我青州个郡的潜在敌人都引出来,不过现在不同了。哼,有了芮祉你,只要再被我抓住袁谭派到平原郡的幕后主使,我就可以把他们连根拔起,永除后患。”

芮祉心悦诚服的点头,当然更惊出了一身冷汗,心说幸好自己自造的出现在了这青州战神的视线之内,否则平原郡真的就被牺牲掉了。

太史慈沉吟半晌,还是决定把青州改制的事情告诉芮祉,毕竟这事情势在必行,而眼前的芮祉实在是平原太守的最佳人选,晚说不如早说,打定主意后,才对芮祉道了:“其实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我要引出潜在敌人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芮祉茫然的看着太史慈,太史慈对前者道:“芮祉你有未想过,他们为何不能容忍我做青州刺史?”

芮祉张了张嘴,想要回答,却又发现这问题很难回答,按照一般的常理来看,一个人遭到治下的反对一定是因为这个人毫无作为甚至是危害一方,但是太史慈明显不属于这一种,青州的强大有目共睹,青州的百姓对太史慈交口称赞,那么有人要反对太史慈就不可理解了,要是说像管统这样本身就是袁谭方面的人要推翻太史慈倒也说得通,但是象青州其他世家大族要是反对太史慈就有点说不上来了,毕竟太史慈为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利益。

太史慈像是看穿了芮祉心中的想法,轻叹道:“其实你应该明白这其中的原因的,比如你芮祉,在平原军中享有盛誉,威望极高,可是为何声名无法远扬,在平原郡外便鲜为人知?”

芮祉看着太史慈,这才想起自己和太史慈一样乃是寒门子弟,并非是世家大族的出身,像自己这种人,虽然也可以在州郡之中弄个一官半职,可是充其量也就是自己这种水平,像太史慈这样可以站在青州刺史的高位上实在是极为罕见的例外了。

太史慈闷哼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寒门子弟中有无数治国安邦的贤才,却因为出身而郁郁不得志,那些酒囊饭袋的世家子弟却可且居高位,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哼,我太史慈当上青州刺史不知道有多少世家大族暗地里恨得咬牙切齿呢!”

这话说得半真半假,因为太史慈说的毕竟是一个现实,芮祉本身就是受害者,一个颇有才华的人呆在和自己的才能毫不匹配的位置上,任谁都会生出不平则鸣的心情,所以太史慈这番话对于芮祉来说很有震撼力。

不过太史慈说的世家大族反对太史慈的原因却过于简单了,当然芮祉并非是政治能手,自然听不出这其中的奥妙。

太史慈意气风发道:“所以我要借着对付潜在敌人的机会确立一种用人制度,不能再单凭某一个人的举荐便轻易地决定一个人位置的高低。到了那时,像我们这种寒门子弟绝对不会再郁郁不得志,终究会有扬眉吐气的一天。”

芮祉这才能卓越却备受冷落的寒门子弟被太史慈所勾勒的前景震撼得头皮发麻,呜咽着跪拜下来,道:“若是如此,我芮祉要代替天下寒门子弟感谢主上了。”

太史慈扶起芮祉,诚恳道:“这有什么,没有吃过苦的人就不可能真正知道甜是什么味道,我们自己的命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芮祉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道:“那么主上到底要怎么做呢?”

太史慈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冷酷的微笑道:“这事情好办,到时就从陈逸身上下手,哼,他不就是由平原地方选出来的人吗?只要对青州的百姓和官绅说明,就是这个人和袁谭暗中相勾结,要为害青州,想必一定民愤极大,在民怨沸腾下,我们便可顺势提出新的用人制度。”

芮祉一拍大腿,喜不自胜道:“这主意真是绝了!真亏主上怎么想出来的。”

太史慈毫不居功淡淡道:“这主意其实是郭嘉提出来的。”看了一眼芮祉道:“待日后你自会见到他。”

芮祉用心记了记郭嘉这个现在仍然名不见经传日后却名震华夏的名字,可是实在施压不住心中的好奇。又道:“请恕属下无力,主上的用人制度到底是什么呢?属下实在是想不出来。”

太史慈闻言大感头疼,这事情说来话长,就算是讲到天亮只怕有说不完,在腹中一阵搜肠刮肚后,才想到了一个恰当的比喻道:“芮祉你可见过我青州军用的强弩?”

芮祉点头,表示见过。

太史慈道:“那你一定见过上面桩箭用的箭匣吧?”

芮祉接口道:“这个我知道,听说是主上想出来的,属下真是佩服极了,有了这东西,弓弩兵上箭的时间快多了。不过有利亦有弊,属下觉得这对箭的生产要求太高,只要稍微有点偏差,那箭便装不进去。当然利大于弊,我们可以通过改良制箭工艺来提高产量和质量的。”

太史慈没想到这个芮祉对还有这等见解,更加对芮祉刮目相看起来,笑道:“你这话说的很好,若是被王豹将军听见,他一定会把你引未知记的。”

顿了顿道:“其实天下万事万物虽然在外在形态上千变万化,但是在基本原理上却是一样的,管他是长江黄河,还是漓江西湖,哪里的水不是向下流?人学习东西需的活学活用,不可死记硬背,不动的变化,对于人才的使用也是一样,选拔人才就好像是把箭放在箭匣里一样,这


状态提示:第两百五十四章 辛氏家族(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