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唐时财圣>第二十章 天下平,而不太平

面前的房子已经有了百年历史,自己的爷爷在这里带过,自己的父亲也在这里待过。/p

当时自己作为父亲的小儿子一点点温馨的记忆,在自己脑中好像还是昨天刚发生一样。/p

现在自己做到了曾经自己父亲坐上的位置,可是快乐却没有当时那般。/p

这百年的宫殿随着近日的雨水冲刷散发着一种霉意。/p

听说南方在这个时候叫做梅雨季节,每天都会下着一会小雨,虽然并不大,但是不会断了联系,每天都会下几个时辰。/p

而北方,在雨滴落地之前总会有半面乌黑,等到一道亮光闪过才会散落到地上。/p

“皇上,钱家有人来长安了。”/p

来的人手中拿着拂尘,走路的姿势怪异,说话时候大拇指和中指捏在一起,另外三指向上翘去。/p

嗓音微微有些沙哑确实故意而为之,目的就是不让外面的人张口便是一个死阉人的说自己。/p

“哦,钱家?哪个钱家?”/p

倒是不皇帝的记性不好,而是整天处理的事情便已经让他够劳累,若是后世评价可能会在浓墨的一笔上会写着“唐太宗李世民之子。”/p

而自己接过父皇的重担之后依旧是勤勤恳恳的干着,希望自己的子孙能轻松一些,可是这身体终究和百年的宫殿一样开始散发出了霉气来。/p

“就是钱明所在的那个钱家。”/p

回答皇帝话的叫做王福来,本是现在皇后身边的人,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来到了皇帝身边来办事情,/p

而凭着为人机敏懂事很快在皇帝身边也有了一些话语权。而钱明所在的钱家皇帝特意叮嘱过自己,作为一个奴才该做的就是做该做的,说该说的。/p

“哈哈,他啊,钱家是谁来了啊。”/p

说起钱明忽然想起了两个人初见之时,一个人非要说着之乎者也的话,于是把他的茶水都换成了酒,果然之后整个人都顺眼多了,而就现在的时间来看自己不知道能不能等到两人计划的那一天。/p

“是钱家家主的儿子,叫做钱多的一个八岁孩子。”/p

当然有些事情是不太适合和皇上说的,比如那个离职回家的钱明和拒绝出任节度使钱耻,两个人弄了一副悬赏令,里面的内容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形容,若是用大儒常说的胡闹来说,可能是再适合不过了。/p

“八岁的孩子啊,没查出要来长安有什么事情吗?”/p

钱多啊,长久寂寞的长安总来是来了一点新鲜的血液了。/p

“回皇上,据可靠的情报人员说,那个叫钱多的孩子是来长安到书院里面读书的。”/p

有些事情皇帝总不能面面俱到,这时候想王福来这样的人就很重要了。每时每刻皇上想知道些什么,只需要向身边这种人一问就知道答案,当然这种人的忠诚也是最重要的。/p

“书院?长安什么时候有这么个地方了?”/p

自己只记得前些时候有一个去问天的人,是从一个叫书院的地方走出来的,至于里面究竟是干什么的,有多少人自己倒是确实没有实际了解过。/p

“皇上,听说里面就两个人,前些时候有一个人听说得了脑疾,说是非要去问问天道,结果死了。现在说是书院其实也就剩下一个读书人,”/p

王福来适时的回答。/p

“是吗,在天之中,他们就和蚂蚁一般吧。”/p

虽然是感叹别人,又何尝不是感叹自己,/p

“臣不知。”/p

有些东西必须要知道,有些东西必须要让自己不知道。有时候皇帝似是跟你说话,其实他只是自言自语罢了,若是真的当成真的,那么一顿板子怕是少不了了。/p

“唉,等到他来了长安先把他带过来见见我吧。”/p

皇帝倒像是想到了什么烦心的事情,挥了挥手让王福来告退。。/p

坐在御书房里面没人看到的时候这位皇帝才叫做李治。李治的出生并不平凡。/p

这不单单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千载可称,一人而已”的唐太宗,母亲是“贤哉长孙,母仪何伟”的文德皇后。/p

更是因为他的甫一降世就让父亲欣喜万分,有幸在这一天出生的人都因此得到了赏赐,随后唐太宗又大宴五品以上的大臣。/p

唐太宗仍对这个爱子宠溺异常,种种待遇都有违常制,对李治处理政务的能力也可以说是手把手地言传身教。/p

也正是在唐太宗的悉心教导下,李治才能够继贞观之后开创出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但是李治并不开心。/p

不开心于很多事情,在刚上位之时,有长孙无忌等大氏族实力,对于武则天回宫,立后,他们都是阻止,而利用两个人的计谋也将这些大氏族去除了一些,当然他知道,有些时候无力感占据着现在的整个身体。。。。/p

“师傅,怜儿姑娘已经从钱家出来了。”/p

说话的人穿着的衣服像是全是破布拼接成一般,整个人像是几天没洗澡一样邋遢,头发被绑成一个髻。说话时候看着眼前的人眼睛里面冒着兴奋地火光。/p

“不急,有些事情是天定下来的,不管怎么改都是改变不了的。现在我们需要等待机会。”/p

被对面叫做师傅的人手里拿着黑子,不知道该在何处落下,两个眉头紧皱着,也没有看着自己弟子一眼。好像所有的一些都在自己的棋盘之中。/p

“师傅,我们计划了这么多年,怜儿姑娘可是第一次从钱家出来。若是不抓住这


状态提示:第二十章 天下平,而不太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