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轩在兵力发展的问题上,早已经想好了对策。

既然自家老头子只批了五千正规守军,那就一个也不多!

作为千古一帝,自然是好面子的。

超出了诏书上的限定人数,那就是抗旨!

皇帝的面子还要不要了?

至于私底下换一个名头发展,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只要面子上说得过去,想来皇帝也不会多说什么。

毕竟,在后世记载中,老头子是把扶苏送到了上郡担任监军。

堂堂大秦长公子常驻,和接管了一郡之地有什么区别!

而且不仅仅是给了一郡之地,还还有三十万精锐边军!

从上郡到咸阳,走直道也不过三天的路程。

如此近的距离,始皇帝都敢给儿子三十万大军,足见其魄力!

压根就不怕造反!

秦轩对持差别对待,表示不满。

凭啥在后世就能给扶苏一郡之地外加三十万精锐边军。

给自己才区区五千城防军!

差别也太大了吧!

不过

秦轩在想到始皇帝的脾气后,隐隐猜测这是老头子故意为之。

就看是想看看自己的能力!

不管老头是是不是这么打算,反正秦某人是这么认为了。

所以,扩军是势在必行!

也是万一将来出现突变时,自己安身立命之本。

不过,在兵力扩充的数量上,就不得不慎重了。

毕竟,胶东郡的情况和上郡不同。

上郡是边陲重镇,本身就有三十万大军驻守。

扶苏作为监军,也相当于捡了个便宜。

但是胶东郡却不一样。

因为,在诏书的明文规定里,只有五千!

那么,皇帝的底线,应该是在十倍之内!

秦轩权衡了很久,才决定将兵力上限设置在五万。

以免人数太多,引来皇帝的不快。

新军的成立,既然做不到人数优势,那就只能浓缩为精华。

每一个新军都将按照强度超过魏武卒的强度进行训练每一个,必须是精锐中的精锐!

这五万人,就是新军的核心力量,也是全职军人!

只是名义上不属于秦军编制罢了。

至于街道的管理,自然也不能落下。

另外再招收三百人,不参与训练只巡视管理街道就可以了。

如此一来,名头也有了,郡城街道的管理人员也有了。

一座郡城,三百人足矣!

有了这三百人上街巡逻顶在明面上,也不怕有人在朝中说三道四了。

虽然一个郡城竟然用五万城市管理人员,人数确实太多。

让五万人隔几天集体扫大街清理卫生,不合理吗?!

但秦某人就喜欢严格打造第一卫生城市,有钱任性不行?!

想到有钱任性……

养一只五万大军的花费,可不是一笔小开支。

而且以秦轩的练兵方式,单是伙食开支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所以,弄到钱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郡城刚刚结束反叛,正在恢复之中。

不论是租赁船只打鱼拉动商贸,还是出海去东瀛、琉球抢黄金,都需要时间。

所以,现在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开拓财源。

对于如何找快钱,那是早有准备。

秦轩走到海边的时候,已经能看到一个个四四方方的巨大的水泥池子。

每一个池子,就像是一个小型的水库!

这些池子的位置,都是精挑细选的。

保证在涨潮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海水灌入水库!

秦轩搞不出来发电机,只能用人力。

人多好办事,赶制出来的若干架脚踏式水车已经架好。

把水库里的海水提升到蒸发池去,然后再一级一级抽入调节板和结晶板。

最后进入到卤池。

盐卤经过卤池澄清后灌入结晶池,晴天只需要十二个小时结晶池内的卤就能凝结成粗盐了。

制盐,这就是秦轩赚快钱的方法!

毕竟,最容易赚钱的生意通常都写在秦律里。

贩私盐,可是要杀头的!

还有什么方法比卖私盐更赚钱呢!

以大秦目前的技术,无论是制盐的品质和产量,都和在海边晒盐无法比的!

用滩晒法制盐,是从清朝嘉庆年间才开始流传,到了咸丰时期才大规模推广。

在次之间,民间最常用的一直都是煎熬法。

又怎么比得上滩晒法的产量呢!

萧何跟随在一旁,看着一口口巨大的水池,脸色很是纠结。

根据秦轩的说法,等盐场开始生产以后,盐巴会一摞一摞的挑出去贩卖。

已经可以预料,当胶东郡的盐流入市场,对大秦官府控制的盐生意,绝对是绝大冲击!

到时候,连价格恐怕也会一路下跌。

当年的齐国富庶,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盛产食盐。

盐,可是国之根本啊!

现在一个郡城的盐产量远超大秦全国各郡的量,这是要疯的节奏啊!

这是在朝廷的碗里抢食啊!

一旦追究起来,怕是所有人都要人头落地!

不由低声提醒:“上将军,我们这么做,真的好么?

万一朝廷追究起来……。”

后面的话没敢说出来,但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朝廷追究,贩卖私盐都得被治罪!

萧何好不容易才得到赏识,有了一展才华之地。

可不想这位恩主因为一时头脑发热,触怒了朝廷,那就悲催了!

在朝廷碗中抢食


状态提示:第523章 抢钱的生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