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战结束,秦军开始有序的撤回长城之内。

反正胡人的主力已经被歼灭,六十万步军留在草原上也没有任何意义。

毕竟,空旷辽阔的草原上并不适合大军长期驻扎。

要不然每日的人吃马嚼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如果多停留一两个月,恐怕大秦的国力都要被拖垮!

尽早返回秦国,才能缓解粮草的压力。

秦国在变法之后实行的是耕战制度,战时为兵,没有战事的时候就开垦种田。

除了留下必要的守军,其他人大都会回去耕田。

到时候秦国官署会大大减小粮食的消耗,也会多出数十万人种植粮食。

况且以现在的局势,已经不需要如此多的步军了。

国内形势稳定,留下足够镇守大秦的军士就足够了。

况且即便要出征,也不再像当初那样大兵团的作战。

再次开启战局,也是远行千里之外,由骑兵来完成。

哪怕是想要去西域,总不能让大军徒步穿越草原吧?

六十万步军的行军速度很慢,想要穿越茫茫大草原得需要多少的粮食?

以大秦现在的国力,肯定是支撑不起的。

就算是此战,也只是勉勉强强供应罢了。

要不然秦轩也不会如此的小心翼翼,力求一战定乾坤!

因为,大秦步军远征,实在是耗不起!

至于匈奴和东胡的残余势力,则留下了十五万精骑推进清理。

以骑兵的速度突袭,以最快的速度消灭胡人残余势力。

而且单单是骑兵作战,机动性就强多了。

十五万精骑也能以战养战的方式获取补给。

到时候还能赶着大批的羊群和战马回秦国!

大秦的粮草仅仅够勉强支撑这一次大战,就更别说是前往更远的西边了。

虽然挺可惜,已经到了草原深处,只要再继续前进一半的路程就可以抵达西域。

现在回去等于半途而废,下次再前往西域就要走更多的路。

但情况不允许,不得不回师。

秦轩心里也觉得可惜,但奈何大秦国力不允许……。

本来对于灭胡之战,就预计是在八到十年之内。

经过十来年的积累,就有足够的国力支撑大军远征。

也不能担心一两个月后大军会因为缺乏粮草而崩溃。

那个时候,就耗得起了。

要是国力够支撑,还能顺带去西域走一遭!

但现在,却是不行的。

西域遥远,补给线拉得太长本就有风险。

而且大军一旦前往西域,即便是采取以战养战的方式。

恐怕也难以支撑百万人的消耗!

到时候若是没有抢到足够的粮草以作归途所用。

估计只有骑兵能够活着回到大秦。

而六十万步军,就要因为断粮葬身在茫茫大草原了!

要不是因为冒顿弑父,破坏了局势的平衡。

秦国也不会急着在此时出兵,把十年后的大战提前了!

可是错过此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想要再找到如此把胡人全部集合在一起的良机就难了!

如此好的机会,以始皇帝的雄才大略和敢于冒险的霸道性格又怎么会错过呢。

再说了,若是此刻放任冒顿做大,以其贪婪的野心,天知道十年后会发展成什么样。

对于秦国来说,到时候想要灭了他,恐怕就要耗费更大的代价了!

毕竟,冒顿的能力和野心摆在那里。

现在有秦国的压制,都看到机会就立刻吞并两家。

在这几年中真让这家伙灭了东胡,把草原统一也不是没有可能。

要知道,当匈奴最巅峰的时期,可是有三十万精锐骑兵的!

如此多的骑兵,又有了统一的调配。

再想消灭起来,怕是就难了。

到时候或许不会像汉武帝时期打的那么艰难,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但大秦或许能凭借精良的军械不费力的击败匈奴骑兵。

但是想要像此次一样大胜,将其全部歼灭,怕是就难了!

最好的结果,估计也只是将其驱逐出草原罢了。

秦轩可没有那个耐心在后半生中一直和逃往漠北的匈奴纠缠不清。

所幸,结局是完美的。

一切按照计划将胡人的主力彻底歼灭,高层贵族也基本抓获。

草原上剩下的只是少量留守骑兵,以及老幼妇孺了。

以十五万精骑的实力,轻松就能全部剿灭!

秦轩骑坐在马背上,回头看了一眼浩浩荡荡的返程大军,心里那叫一个志得意满。

此次率领大军剿灭了胡人,彻底消除了戍边的隐患。

这个功劳,是巨大的!

太子之位,也将无可撼动了!

剩下的就是一步一步发展,在积蓄国力的同时慢慢在草原上筑城,将大秦的百姓迁徙过去。

只要繁衍生息几代,茫茫大草原就彻底成为了大秦的疆土。

有了这个天然的大牧场,也可以搞大型畜牧业,培养战马了!

稳扎稳扎,步步推进。

等过上二十年,都不需要十字军远征,大秦就回主动过去了!

虽然十五万精骑在剿灭胡人残部后会退回大秦,草原并不会留下大军驻守。

不过有了灭胡的威慑,即便茫茫大草原空置着,西域各国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因为,他们都知道那是大秦的疆土,不容侵犯!

连东胡和匈奴都打得他们不得不结盟抵抗,更何况是面对更加强大,连胡


状态提示:第1065章 回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