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皇上,命羽林中郎将前去确实不可。”王邈开口说道。

孙尚急忙接道:“那按照王大人的意思,是否在向皇上提议,就此放弃二殿下?”

王邈转身看向孙尚,似是诧异:“孙大人何出此言?”

孙尚冷哼一声:“王大人心中所思所想,就算不多说,在这里的各位,哪个不心如明镜似的。”

一旁的韶臻闻言,食指曲指拂了拂笔尖,随即一脸期待的看向皇帝。

只见王邈一脸正色的面相皇帝,一掀衣袍下摆跪在地上,一字一句抑扬顿挫:“臣,对皇上别无二心,天地日月,皆可见。”

“天地、日月。”孙尚嗤笑一声,“天地和日月要是真的管用,王大人您和您的那些朋党,早就不复存在了!天地日月,呵!何其可笑!”

“住口!”唐山突然来了一嗓子,正大气不敢喘的大臣们,被这一嗓子,差点吓的腿软跪在地上。

“孙大人,你可知你如今深处何处,与何人在说话?!竟敢枉顾圣上之颜面!”

“唐大人!”孙尚高声打断唐山的话,一脸不屑,“我当然知道我身处何地?此乃天子朝堂,圣上面前!我当然知道我与何人在说话,”说着伸手依次在王邈和孙尚的脸上指过。

“此乃圣上之朝臣,即为朝臣,便是为官!在其高位,擅权弄文,但仅凭权力并不能使天下自行安定,安之者必将有道也。而为官之道,一是为官之本。二是为官之理。三是为官之德。四是为官之义。”

“王大人、唐大人,还有在座的各位,可还记得这为官之道?!”

孙尚声音震耳欲聋,双目炯炯,面含讥讽,却语带悲戚。

其他人底下头去,不敢面对孙尚灼灼的目光。

皇帝坐在高位之上,也是一脸出神。

韶臻双手插进宽大的衣袖之中,已局外人的姿态,面带笑意的看着众人的神情。

赵乘治脸上只有怒容,若是有可能,他现在就想杀了孙尚解气。

可是他偏偏不能。

王邈面色微便,于是开口道:“孙大人言重,我的意思不是反对皇上派人前去寻找二殿下。”

还没等王邈说完,赵乘治一急,看向王邈:“舅……”

王邈面色不善的看了赵乘治一眼,赵乘治下意识的把嘴闭上,吓的咬到了舌头。

“这二殿下当然要派人前去寻找,但不能是羽林中郎将,羽林中郎将还要守卫皇宫,保护陛下的安全,这去的人选有待商榷。”

“那王大人的意思是,派谁去呢?”韶臻眼带笑意的看向王邈。

这便是王邈最初的意思吧。

王邈看也没看韶臻,继续道:“皇上,臣属意游骑将军,隋远,隋将军。”

队列里一膀大腰圆的中年男子闻言一愣,也不知道身后谁推了他一下,便向外迈出了一步。

见都看了过来,于是只能硬着头皮的走到正中拱手跪了下来:“臣隋远,请旨前去相救二殿下。”

王邈的脸上多了一丝笑容。

皇帝正要开口应允。

“慢。”

皇帝登时有些不悦:“韶爱卿还有何事?”这些个大臣,你一句我一句的,真把他这个皇帝不放在眼里,把这朝堂当做菜市场了!

韶臻行了一礼:“皇上,刺杀二殿下的刺客如此明目张胆,恐怕是有备而来,如今更是下落不明,只派隋将军,恐怕不妥。”

“臣听闻羽林中郎将的侄子,武功高强且胆识过人,不如再派此人同去,也好能为隋将军排忧解难。”

“羽林中郎将的侄子尚无官职,就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派他能为本将分忧?韶大人,你是不懂武官啊。”隋远出言说道。

这朝堂之上,已文武官员所区分,文武向来是互相看不顺眼,可武官和武官之间,也没有志趣相投。

走了隋远这个没有脑子的出头,王邈等人自然乐得看戏。

韶臻也不生气,一直笑意吟吟。

这让隋远就像是一拳头打在了棉花上,没有出气,反倒落了一肚子的气无处发泄。

羽林中郎将这时走了出来,是一个身材敦实的中年男子,脸上一丝表情也无,有的只是冷硬。

“皇上,臣的侄子虽然尚无官职,可身手还算上成,还请皇上同意臣的侄子与隋将军同去。”

皇帝也实在是被他们给弄烦了,这样各出一人,还算公平。

于是不耐烦的挥挥手:“就这么定了。”

“是。”

众人应和。

皇帝带着一种宫女太监离开。

大臣们顿时乱成一锅粥,你来我往,吵的不亦乐乎。

也不知道谁抬手将对方的官帽打歪,顿时大臣们开始推搡起来。

朝堂外面侯着的太监一见这个场面,顿时低下头,要是有洞,恨不得立即钻进去。

这些人可都是大臣,他们一个做太监的,可不敢上前插言。

人群中有几人片叶不沾身,韶臻看着王邈:“王大人言语如刀,没理也能辩三分,真叫我等佩服之至。”

王邈:“韶大人字字珠玑,几句话,轻易的划不利为有利,当真不负年少才子之名。”

二人一脸笑意,互相拱手说着不敢。

不明真相的人要是看了,还以为这俩人是至交好友呢。

赵乘治对于二人做派心中不屑,更懒得搭理,现在心中只想着赵乘安此时的下落。

是该提醒隋远找机会除掉赵乘安,以绝后患了。

这么多年,他等够了。


状态提示:第105章 同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