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这些人一商量,飞快的跑去了战马那一边。

那一边也早就有人蹲守,提前布好了阵势,空中都拉了不起眼的索子,正好拉到骑者的颈间。

但这些鞑靼人也不是死的,接二连三的有人坠马,自然就反应过来了,双方短兵相接。

大庆军众,鞑靼军寡,人越打越少,正打着呢,就见一人向他们吆喝,让他们过去。

大家一看,居然是旗主古尼音布?

鞑靼人顿时精神一振,向那一方逃了过去。

大庆军要追,早被人中途止住,然后大拨的幸存者,全都撒丫子冲向了他们的旗主,结果被侠义盟的人包了饺子。

同时,被副旗主派去截人后路的三千鞑靼军,也都全军覆没。

这一战,真正的大获全胜。

检点战局,我方只付出了极小的代价,死亡不到十人,受伤不到百人,得到了几千匹完好的战马,还拿到了答骨城,这样的一战,足可载入史册!

戚继光并没有掩饰侠义盟的功劳,更不会掩盖戚曜灵的功劳,消息一送到,大家无不振奋!

虽然是“国库券”,是借债,但大家也自觉是为军晌出钱出力了的,参与感特别重,所以一听到胜利,就格外的欣喜,更何况是这种碾压式的胜利!更是叫人振奋不已!

而且至此,再也没人说唐时锦派戚曜灵去建“侠义盟”是异想天开了,这就叫打脸会迟到但不会不来,这就叫事实胜于叨叨,唐时锦永远是对的!

一连几天,朝上都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然后有个人可能是想凑趣,也或者想讨好唐时锦,上书说此战唐时锦费心筹措军晌,居功甚伟,请为九千岁。

结果炎柏葳立刻反问:“那余下的九百八十八年朕怎么办?”

满朝文武居然都怔了一瞬才跟上他的脑回路。

他的意思是,他是‘万岁’,唐时锦若是‘九千岁’,那不是要比他少活一千年?减去年龄差就是他要“独活”的岁月了。

所以他态度很明显,可以同称万岁,但九千岁才不要。

同称万岁当然不行,大家也不能说万岁啥的就是说着好听,谁能真活万岁啊?

所以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唐时锦听旁人转述了,简直笑的不行,这真的是学神式反应,居然还晓得减去年龄差!!简直是要笑死人。

而且九千岁这种称呼,她确实不怎么感冒,因为一想起九千岁,就会想起《新龙门客栈》里李立群演的魏忠贤,印象实在是太深了,所以她一点都不想当九千岁。

倒是后来,戚曜灵的信让她琢磨了好一阵子。

因为抓了不少鞑靼人,尤其还抓了镶白旗的旗主古尼音布,所以审问出了不少事情。

鞑靼族中出了一个人才,名叫努尔哈赤。

据说他十分神勇,率领部众,四处征战,鞑靼部落,纷纷臣服……如今已经将鞑靼全部收入了掌中,起初只有黄、白、红、蓝四旗,就在一年多之前,因为人数众多,又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成为八旗。

而努尔哈赤这个积攒力量的过程,已经持续了十七八年之久,大庆居然对此一无所知!

无怪历史上,一直到努尔哈赤建立大金称汗,蓟辽总督的上书中,还称其对朝廷“唯命是从”!

是的,努尔哈赤。

她这个历史小白,不知道原来在大庆,女真族也叫鞑靼族的,要不然她早就想到了。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太祖,皇太极他爹,女真族的首领,一手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割据辽东,为天命可汗。

之后又发布了什么七大恨的讨明檄文,迈出了挥师大明建立大清的第一步。

如今虽然很多事情不同了,但又有很多事情是相同的。

反正在收到信的时候,唐时锦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努尔哈赤不能留!

是的,她知道努尔哈赤是举世无双的军事家政治家,皇太极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她知道康熙爷是千古一帝,雍正爷也很萌。

可这些都是她做为“后人”时,轻描淡写的观感,事不关已。

如今并不是唱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的现代,如今她站在大庆皇宫,汉人坐着朝廷,对这些,很难去淡定和中肯的评价。

鞑靼或者女真,或者称之为满族,数年犯边,对汉人烧杀劫掠,无恶不作。

对唐时锦这些人来说,他们就是恶人,就是外邦,而努尔哈赤就是一个土匪头子,他越厉害就越该死。

据说,努尔哈赤曾经直言不讳地对被俘获的汉人说:就算杀了你们,夺取到的财物又能有多少呢?那只是暂时的,有限的。可如果收养你们,你们的手,可以创造出任何东西。那才是永久的利益。

所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至理名言!

努尔哈赤建立大清时,是在“圈养”汉人,那心情真的跟人类养牛养羊,没有任何区别,她身为汉人,真的很难不去介意。

如果按着她所知的历史,努尔哈赤正式确立八旗制度后不久,就该称汗了。

但若是按着如今的情形推测,他也未必不会诈降,然后韬光养晦。

所以,他们该怎么做?

炎柏葳一进来,就看到她一脸严肃,他就没去抱孩子,换了衣服就在她身边坐下:“怎么了?”

唐时锦把信给了他。

戚曜灵的消息,比戚继光的上书要快,但是炎柏葳在那边也有人,也知道这些事,扫


状态提示:第834章 九千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