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章献明肃皇太后>第443章:子嗣(2)

李兰惠明白刘敏这话的意思,她在广元寺时似乎隐隐约约感觉到刘敏身份的高贵;没想到这种感觉很快变成现实,而这种现实竟然落在自己身上不啻是红太阳照边疆的光辉。

刘敏是皇上的嫔妃,自己不舍身侍寝皇上却从尼姑庵请来一个尼姑桃代李;其中的因由李兰惠早就明白。

刘敏说完上面那句话,和杨翠花知趣地退出来了,李兰惠凝视着醉酒熟睡中的真龙天子;紧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李兰惠17岁,不是不谙世事的懵懂少女;她清楚地意识到接下来自己应该去做什么。

一个是皇上的贵妃,一个是皇上的美人;皇上的两个嫔妃把自己一个出了家的尼姑从庙庵中接过来侍寝皇上,其中的意义太深奥了。

可毕竟是第一次,李兰惠难免紧张;胸口那只兔子好像被野狗追赶“嘣嘣嘣”跳个不停……

寝室里寂静得很,挂在墙壁一周际灯笼里面的蜡烛辉放着忽明忽暗的光;蜡烛的光亮照在赵恒脸上,使这位36岁的青年皇上仿佛一尊沉睡的菩萨喜眉笑眼。

赵恒长得富态,从小便是一副菩萨像;只可惜菩萨像的赵恒九岁时就失去的亲生母亲,而由乳母秦国夫人带大;秦国夫人是乡下人,从小给赵恒传授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促成赵恒从小便养成惜孤怜悯穷人的意识。

赵恒的老师是李沆,李沆秉性亮直,内行修谨;宋真宗即位后擢李沆为宰相;被人称为“圣相”。

李沆在文学上以继承韩愈、柳宗元自许,倡导古文运动。有《河东先生集》问世。

李沆教导赵恒正直做人,光明做事;使赵恒从小养成正值慈善的秉性。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北宋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后入翰林为学士。

李沆在宋太宗时历任通判、知制诰(掌管起草诏令)。虽官高位重,但洁身自好。当时,他家中十分清贫,为养家餬口,还欠了别人的债。

到真宗时,李沆升任同平章事(宰相)。此时,虽身居相位,为人仍然谨慎细密,严格自律,不图名誉。

每次上朝,他都将全国各地的水旱灾情以及骚扰各地的盗贼情况,奏知皇帝,以警醒皇帝,使他能体恤民情。

李沆奉公廉洁,因此,别人都不敢因私事,向他求情。

腹有诗书气自华,圣贤学问的长时薰修,使李沆气宇不凡。

宋太宗非常欣赏李沆。一次侍宴完毕,太宗目送李沆远去的背影,赞叹道:“李沆风度端正,神态庄重,真是有贵人的气质啊。”

李沆家的房子不大,大厅前的空地,仅够一匹马转个身。有的人对他说:“你的房子过于狭窄了,与你的身份太不相称。”李沆听后,哈哈大笑,说道:“我住的房子,将来是要传给子孙后代的。这院子作为宰相的大厅院落,的确是够狭窄的了,不过,若是作为太祝(掌祭祀祈祷之事)、奉礼郎(官职名)的住宅,那便已经是太宽敞了。”

李沆对于别人的扩建房子的建议,充耳不闻。

这样一过多年,李沆家的房子,年久失修,墙壁破损,围墙颓败。

但李沆仍不把此事挂在心上。有一次李沆的夫人见堂前的栏杆坏了,仆人正要准备修理,她说:“先不要修,且看看大人是什么态度。”

可是,李沆每天都看到已经损坏的栏杆,过了一个来月,也没有提及此事。

夫人问李沆为什么不管?李沆说:“怎么能因这样的小事,搅动我的念头呢?”

李沆家里的人也都觉得这破旧住宅,有损于李沆的身份;就劝他再盖一所住宅,李沆一概不予理睬。

李沆的弟弟在一次谈话中,顺便提起此事;也劝兄长翻盖新居,李沆仍然不允,他认真的说:“我身居高位,享有丰厚的俸禄,皇上又经常给予赏赐,我的财力,完全可以重盖新宅。但是,念及当今世上不丰足的百姓甚多,我怎能去自求完善丰足,希图自己的圆满如意呢?鸟在林中做窝,仅仅占据一根树枝,便聊以自足;我身为宰相又怎么能去大兴土木,建盖宽敞舒适的住宅呢?”

就这样,李沆再次拒绝了别人的说项,始终未盖新宅。

公元1004年7月23日,李沆病逝;时年58岁。

噩耗传来,真宗皇帝当即痛哭说:“沆为人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

赵恒器重李沆,时常跟身边的兄弟谈论李沆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但李沆和秦国夫人一样反对赵恒接纳刘敏,这让赵恒十分的不理解。

李沆、秦国夫人都出身贫寒,却看不起同样出身贫寒的刘敏;秦国夫人好几次让赵恒将刘敏送走;但刘敏的气质和美貌早就征服了赵恒的心,赵恒岂能听她的话?

秦国夫人无可奈何花落去,在宋太宗跟前告了一状;这样一来刘敏的麻烦就多了。

宋太宗先是派大内总管蓝采和率领几个大内高手赶来襄王府擒拿刘敏,但蓝采和命丧刘敏手中。

蓝采和被刘敏杀死时赵恒是亲眼看见的,那时候宋真宗还是襄王;他和刘敏、红云、正在屋子里闲话,却听菜园子朱三在外面呼喊起来。

赵恒、刘敏、红云三人跑出来询问怎么回事;朱三把菜园子发生的事情重复一遍,道:“有个女的拔出身上的宝剑指着小人的浑家,说是奉皇上之命捉拿妖女刘敏;小人浑家正在菜园那边和他们缠斗,王爷赶快过去营救小人的浑家吧!”

赵恒听朱三如此讲,


状态提示:第443章:子嗣(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