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章献明肃皇太后>第411章:刘敏(2)
这边来,宋国缺少的就是牲畜,尤其是马匹不是缺少而是紧缺;得到辽国商人偷运进来的马匹,卢成玉高兴得不得了,不断地给天祥军配备马匹;而且派出上万人助力蜡烛生产。

蜡烛、煤炭、食盐的贩运给天祥军增加了巨大的财力;天祥军3万兵士和几万家属近乎10万人的衣食住行得一解决。

卢成玉率领天祥军回到京城向宋太宗报过喜,继续驻扎在踊路街军营。

宋太宗赵光义发动雍熙北伐时由于后勤保障不足,竟然张口向卢成玉借粮借款。

卢成玉没有拒绝,给北伐军队送去大量给养;天祥军也就没有作为主力上前线跟辽军拼刺刀,倒是做了后勤保障部队。

卢成玉不以为然,他觉得打仗打的是粮草;乐此不疲地指挥军队往返于后方和前线保证粮草源源不断送往前方。

那知雍熙北伐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卢成玉郁郁寡欢地返回踊路街军营指挥天祥军日夜操练;打算向辽国讨还血债,但宋太宗撒手人寰了。

宋太宗弥留之际,卢成玉以驸马身份要求进宫探望,可王继恩传达李皇后懿旨:凡是带兵的人一律不能进入宫内。

卢成玉无奈,后来才知李皇后、王继恩等人搞“政变”差点废立了太子赵恒。

卢成玉正为这事发熬煎,刘敏和赵元佐赶来了,三人亲切地交谈一番;刘敏说明日真宗皇帝要升朝,他们要在朝会上相见。

第二天一大早,刘敏、赵元佐、卢成玉、呼延瑾儿、火仁甫一行人便提前来到垂拱殿前面。

几人全是戎装,刘敏的装扮是:身着红色长战袍,上裹一副黄金锁子甲,脚蹬软底珍珠绣头靴,头盔是银白色上面垂掉一只红缨穗;箭袖小衣外罩一件杏黄色披风,丹凤眼,掉梢眉,身段苗条,皮肤细嫩,润如温玉柔光若腻;樱桃小嘴不点而赤,娇艳若滴;凭添几分诱人风情。眼眸慧黠灵活转动,几分调皮,几分淘气;却不失飒爽英姿,温文高雅的将军气色。

刘敏站在垂拱殿前面的石台阶上凝视着文武大臣头上戴着的长翅帽子,和身上颜色不同的朝服;心中便就犯了叽咕。

宋朝官吏头上戴的长翅帽,发明者无疑是开国皇帝赵匡胤。

赵匡胤坐上龙椅后很不放心当年一起闯天下的同僚,尤其讨厌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头接耳评论朝政。

一天早朝,赵匡胤正在听取某个大臣的奏章,发现两侧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很不礼貌。

赵匡胤心里有点恼火,但不露声色;退朝后想出个办法传旨属官在幞头纱帽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后越来越长)。

这种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一般场合是不戴的。

因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极不方便,官员只能面对面交谈;并排坐着交谈也很困难。

从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难排列在一起交头接耳;影响朝堂的严肃性了。

刘敏心中默默念道:“两根长翅子合一起的长度少说也有一米多吧!”

一个官员和另一官员的间距有一米多,想咕咕哝哝说悄悄话那是不可能的。

怪不得宋朝朝会,大臣们都是站着面向皇上;手中拎着的笏板把想要上奏的事情记在上面一项一项陈述,大多都是口无遮拦,直言不讳,像寇准、包拯等直臣,更敢直接走到皇上面前质询;足见宋朝的民主气氛是多么的浓厚。

中国古代官吏穿着专门的公服坐堂办公,这比后世的二十一世纪文明多了。

宋代公服时常称为常服,以公服上的不同颜色来区别职官身分等级:

七品以上绿色、九品以青色、三品以上用紫、五品以上用朱绯色。

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

北宋没有定每日早朝的规矩,一直实行5日一朝制;到宋徽宗赵佶手中,文艺皇帝常常陶醉在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中5日一朝的规定给废了。

有事出班,无事退朝就从宋徽宗朝开始的;宋徽宗被女真人灭亡后,他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在临安建立了南宋,5日一朝的制度有恢复。

南宋孝宗皇帝大器晚成,想干一番事业;还是天天早朝,结果连虞丞相都不能坚持;宋孝宗只好取消天天早朝的规定。

宋朝百官参加早朝看起来很自由也很松散,不像明朝那样的严格和冷酷。

朱元璋创建的明朝,凡有资格参加朝会的所有京官和北京地区的地方官;在天色未明之际就要在宫门前守候。

宫门在钟鼓声中徐徐打开,百官进入宫门在殿前广场整队;文官位东面西,武官位西面东。

负责纠察的御史开始点名,并且记下咳嗽、吐痰等以至牙笏坠地、步履不稳重等等属于“失仪”范围的官员姓名,听候参处。

一切就绪以后,皇帝驾到,鸣鞭,百官在赞礼官的口令下转身,向皇帝叩头如仪;鸿胪寺官员高唱退休及派赴各省任职的官员姓名,被唱到的人又另行对皇帝行礼谢恩。

然后四品以上的官员鱼贯进入大殿,各有关部门的负责官员向皇帝报告政务并请求指示;皇帝则提出问题或作必要的答覆。

这一套早朝节目在日出时开始,而在日出不久之后结束,每天如此,极少例外。

明朝初年,皇帝创业伊始;励精图治,在早朝之外还有午朝和晚朝。

规定政府各部有185种事件必须面奏皇帝


状态提示:第411章:刘敏(2)--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