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民国风云人物演义>第330章 历史意义深远
赛先生”(科学),“德先生”(民主)。也就是说是国人科学和民主意识的大觉醒。

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推倒贞节牌坊”等口号。

五四运动也进一步促进了反封建思想的发展,与复古思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国的语言文字政策的思想渊源大部分都来自于五四时期的西化理论。

五四运动开创了中国文学新时代。五四以后,中国出现了大小四十多个文艺社团,如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对中国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时势造英雄,这个时期,出现了大批文学巨匠,如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郭沫若、郁达夫等。

在五四推动下,教育界引起巨变。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废除学监制,在“开放女禁”呼声下,一九一九年秋,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岭南大学开始破例招收女生。在教育制度上,妇女权利在五四影响下发生变革。一九二一年十月,北京政.府颁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壬戊学制),小学六年,初中四年,高中两年,大学四至六年,以美国为蓝本,教育得到革新。

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对新女性的塑造,一方面从批判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制入手,另一方面,援引欧美女权运动的思想资源,介绍和传播了西方女性自由独立的社会生活。陈独秀、胡适、鲁迅、吴虞等人纷纷撰文,抨击“夫为妻纲”、“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等封建旧道德造成了女性的依附地位。吴虞的《女权平议》一文,从欧洲启蒙思想家的提倡女权,到以美国女性具体享有的教育平等权、法律、行政权等为例,向国人展示了欧美女权的发达,说明中国应该进行“女权革命”。

五四运动后,女权组织掀起了开辟女子职业、促成女子经济独立的运动。诸如,北京女性陈丽华等成立中国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天津女界创办女子华贞商业所;四川女性人赵友兰在上海创办女子工业社,专门制造家庭日用品,借以解决女子职业问题。为女性走出家庭,迈向社会开拓了道路。

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欧洲文艺复兴的的伟大启蒙运动相媲美。新文学的先驱们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新青年》“随感录”几乎都是批评人生的。

鲁迅提出要用文学去揭示社会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促进国民性的改造,《呐喊》、《彷徨》即贯穿着清醒的现实主义理性批判意识,问题小说即是理性讨论的艺术表述。创造社作家的作品,也以独特的方法表达着社会人生的探索与思考。

五四是中国文学史上“个人”表现得最突出的时期,创造社的追求就是“表现自我”。鲁迅的小说有着忧愤深广的内心情理,《野草》是一种极为个性化的主观情怀。这一时期散文小品成就最显著,正因为它适合表现作家们各异的个性。

而封建的传统理念历来是轻视人,践踏人,使人不成其为人。用马克思的话说,封建专制也能造成一种平等,就是大家都什么也不是,大家都等于零,零等于零。

让人的个性得到张扬,是个人获得比较全面的发展,使人性能够更加健全,是一个社会走上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毫无疑问,这同样是五四运动留下的可贵遗产。


状态提示:第330章 历史意义深远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