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陛下务农记>第十三章 忆往昔(三)——北吴变局

临近春节前几天,敏阳来信,她有了身孕。这可把我们都高兴坏了,想来她在北吴过得挺滋润。

自敏阳走后,萧珉成了我唯一的玩伴,地位直线上升,我对他也更殷勤,每天愈发勤快地接他下学。

早几年,北吴南卫交战不断,经历十幽山一战,两国伤亡惨重,边境民不聊生,又遇上天灾不断,祸不单行。北吴战败,两国签订休战协议,给各自换来十年休养生息。这一战中,萧珉的父亲牺牲,齐毓的父亲陈王也受了重伤,落下病根。那年冬天特别冷,陈王按例回来过年,舟车劳顿后旧疾复发,竟一病不起,终于在年初三的早晨走了。

皇室刚接到新生的好消息,还没来得及喘息,又挂起了白布。丧礼过后没多久,齐毓承袭陈王之位,率军镇守北疆边境,晋郡王萧珉随其一同前往。

煦都位于江南,鲜少有这样大的雪。临行前,我在屋内生了小火炉煮茶,叫人准备了新鲜鹿肉,叫萧珉来吃,算是我私人为他践行。

萧珉十六了,父皇要他担起一些责任了,这才要他前去北疆,是为了锻炼他吧。

我把包装精美的手绘北疆地图郑重其事地交给他,嘱咐道“我跟父皇说了,先把你的月俸寄存在我这里。这个你好生收着,自己多保重。”

我将那图册包裹得严严实实,还打了个漂亮的结。萧珉看不到里面是什么东西,看形状是书册一类,面露喜色,正要拆开“是什么?你写的吗?“

我按住他“你去了再拆呗,耗了我不少心血呢。“

我以为他会像以前一样嘻嘻哈哈说些不着调的话,但他没有。他说了一番,很正经的话。

“北吴将有一场大变局,若是他们二皇子祯王赢了,北疆少不得又有一场战役,她也不知会落到何处境。”

别问我,我连自己国家的朝局都整不明白,还去管他北吴?这话我自然听不懂,萧珉说的“他”,我猜可能是北吴太子吧,毕竟祯王赢了,输的肯定就是太子。

“礼物我一定会妥善保管,贴身带着,你放心。你一个人在宫里,也没人陪你玩了,出门一定要叫上叶家姑娘一起。还有就是,不管发生什么,太上皇、陛下、我们,都会解决的,你不必忧心。“

这我自然知道,即便出了事,再怎么都轮不到我去担心。

事实证明,萧珉的忧虑是多余的,我并不无聊,而是找到了新的人生乐趣和发展方向,那就是跟着皇祖母学习田耕之事,这可比端坐在学堂,一坐几个时辰有意思多了。有时候我想,做个农业家也不错,民以食为天,农业家乃解决民生大计者也。

我十一岁那年暮春,北吴老皇帝驾崩,二皇子祯王逼宫夺权,登基为帝。祯王手握兵权,尚武好战,北吴和南卫的停战协议到期后,这位皇子一直主张再对北吴开战,夺回邽州等领土,而太子则主张延长协议期限。二人在这个问题上争吵多次,敏阳前去联姻,世人都以为是太子占了上风。老皇帝驾崩,太子被杀,祯王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向南卫宣战。他篡权本就引起北吴朝中众多不满,世人也议论纷纷,但关于他的不好言论,都被武力镇压下去。

对此,南卫的策略是不作回应,按兵不动,祯王根基未稳,即便开战,也难保不会内忧外患,兼顾不暇。南卫可趁此机会,把朝堂清理一番。

这是我听说敏阳在宫变中意外滑胎后前去寻父皇打听消息时,听到的父皇和杜老的对话。那时候杜老已经致仕退隐,闲居京郊,魏粱任丞相。我还有些纳闷,为何父皇不与魏相商量,而是召了杜老在寝殿相谈,可见是私密召见。

我对这些并不关心,我只关心敏阳的状况。

杜老走后,父皇安抚我“敏阳没事,孤不会让她有事的。“

不久,北吴燕王休妻,将南卫文和长公主遣送回国,以示威挑衅。

这是所有人没有料到的,就连我也以为,这个一向不务正业的燕王会带着敏阳随便找个封地躲起来,熟料他竟做出如此羞辱南卫、羞辱敏阳的事情。

他这样做,果然讨了北吴新皇的欢心,燕王不再是一个闲散无权的王爷,他的地位直线飙升,成了新皇最亲密的弟弟、最得力的爱臣,掌北吴南境十万大军。

敏阳回宫后,闭门不出,也不跟任何人说话,只偶尔与我说上几句,左右不过是“我不饿,你吃吧“”我没事,你回去吧“”你自己出去玩吧,注意安全“之类的。

我简直气得要炸了,在石头上刻了燕王的名讳,每日拿皮鞭一顿猛抽。

令我意外的是,魏家三郎来过几次。他又瘦了,衬得整个人更高了,仿佛一根竹竿,在风中摇摇晃晃,可能下一秒就要倒在地上。

见面第一句,我忍不住问他“你没考虑我的提议啊?“

他愣了一愣,露出了一个笑容,也是万分苦涩的“公主说笑了,我这病体残躯,还是莫要拖累别人。“

我以为他想跟敏阳旧情复燃,心想着这样也挺好的。可他只是问我敏阳的状况,再无其他。他们大人的感情我可真不懂。

南卫受此羞辱,再不能坐视不理,隔了十多年,双军再次于北疆十幽山交战。我本想写信给萧珉倾诉,但因战事不敢打扰他,只希望他和堂兄能给我争气,再把北吴打败,把那燕王捉来给,跪在敏阳面前赔罪。

就在世人以为十幽山将又有一场大战时,不到半月两军就休战了,各自退回边界


状态提示:第十三章 忆往昔(三)——北吴变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