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炮火1906>第三百二十三章 两江独立

江苏新军进驻安徽安庆与江西湖口马当要塞,引起了**党人的极度j觉,不过程德全与李安生顺带着将安庆也纳入防卫的行为,也ji起了清廷的疑忌,这是在抢夺地盘吗?

不过,江苏新军在接收九江防务的时候,却爆发了一场未曾预料到的战事。/、qВ⑸\

当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入九江后,同盟会员林森、蒋群、吴照轩、张鲁璠等人四处奔走,诸方联系,策划江西的新军五十三标起义。

而10月22日,湖南忽然爆发**起义,迅速的席卷了整个湖南,与武汉相呼应,**声势为之一壮。

0月22日夜,突闻湖南已响应武昌起义,新军五十三标教练官黄子卿各方奔走,并商得标统马毓宝赞同,联合五十五标一营管带范绍先、二营管带何振达及炮台守将徐世等共同举事。

不过,江苏新军第十二镇由蒋方震亲自率领,接收了南昌以及马当要塞的防务消息传来,让九江新军无所适从。

0月23日夜,九江新军中的ji进派认为江苏新军是来干涉**的,因为他们奉了清廷的命令来接管九江,准备在九江屯兵,作为进攻武汉的前进基地。

于是,他们决定发动起义,占据九江,以据江苏新军。

前来接收的蒋方震哪里想到九江新军会对江苏新军将士开枪,而且直接视为仇寇,郑重考虑之下,选择了镇压。

只用了半天的夫,江苏新军就攻破了九江防线,击溃了**军,占据了九江。

蒋方震还是选择相信李安生,他是亲眼见到李安生在江苏的吏治改革以及铁血治军的,又很清楚程李系的根基在江苏已经深厚无比,也更愿意相信李安生所说,中国不能luan。

**党人纷纷指责李安生对九江新军起义的镇压,居正等人更是跳出来指责李安生,将李安生之前与黄兴等人的协定公布出来。

可笑的是,清廷是万万不会相信一个已经镇压新军起义的人,会跟**党人有什么约定的。

宋教仁立即起程,准备赶往苏州,问一问李安生,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他看来,李安生绝对不会做这种镇压起义的事来,根本就不符合李安生的利益。

李安生很是赞许蒋方震的果断,后世谁说蒋方震只能做个好参谋的?不会带兵?九江这种要地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好。

黄兴虽然心中满腹疑虑,李安生迟迟不肯发动,为了振作因为九江“失守”带来的**形势的挫折,他听从了手下们的建议,向汉口发起全面进攻。

十月二十五日,**军在汉口发动攻势,进展到三道桥。

本来因为九江新军起义被镇压而松了一口气的清廷再次的惊慌失措起来,不得不向袁世凯更让一大步,次日解除了荫昌的督帅职务,派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冯国璋的第一军和段祺瑞的第二军(这时第二军分布在武胜关一带,为后援部队),以及水陆各军。

不过这个时候,山西却爆发了**起义,十月二十八日,山西同盟会会员姚维藩(任新军参谋),煽动军队起义响应**。次日晨新军蜂拥入城,陆钟琦全家被杀,推举新军标统阎锡山为军政fu都督。

近在咫尺的山西也爆发**了,这让清廷如坐针毡,拼命督促袁世凯赶紧让北洋军平定武汉**军。

袁世凯迟迟没有得到李安生的回应,到底如何应对此刻的局面,李安生不发话,只顾抢地盘,也让他感到很棘手。

而此刻湖南也出现了异常,十一月一日,起义军中的野心家们煽动了一部分士兵进攻都督府,湖南都督焦达峰亲自跑出来想向变兵说话,竟被luan兵开枪打死。副都督同盟会员陈作新骑马到北n兵,在城外古吊桥关帝庙附近,也被luan兵杀死。

而湖南都督一职乃由湖南咨议局选举参议院议长前任咨议局议长谭延闿继任,这意味着湖南的政权落入了本土野心家之手,谭延闿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投机者,野心家,而全国上下,这样的野心家未免太多,同盟会等**党派之中,尤其的多。

**军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也让黄兴等人感到无比的愤懑,但是却无可奈何,只能集中j力,准备对付北洋军。

不过,十一月三日,程德全在李安生的反复劝说下,宣布两江易帜。

徐绍桢提新军第九镇部分兵力进入安徽,一路闯入合fei等要地,接收旧军防务,坚决击溃了拦截力量,宣布出任安徽军政fu都督。

而程德全也任命蒋方震为江西都督,任命李平书为江苏都督,张士衡为上海都督,而林虎为江北都督。

当时在南京的,有制衡程德全的江宁将军铁良,他们所恃的武力,是江南提督兼钦差江防大臣张勋的部队。

不过,让张勋他们感到绝望的是,他们的部队居然没有挡住新军第九镇部分兵力、第十二镇部分兵力以及从上海过来的兵力第一b的进攻,南京城在短短的一天之内就告攻陷。

铁良跳江自杀被救起,张勋则带着残兵一路逃亡江北,林虎也不为难两人,等于是一路礼送出境。

之前上海的光复也很是轻松,这个中国独一无二的重地,只是在李平书带着商团武装以及江南造船厂护卫力量上街巡逻了几趟,就宣告易帜,上海正式光复。

同一天,云南宣布独立。当时云南是国防地区,所以驻军比一般的省区为多,有新军第十九镇一镇,统制是钟麟,下辖卅七协协统蔡锷,卅八协协统曲同丰,总参议是靳云鹏。


状态提示:第三百二十三章 两江独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