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都市现代>觉醒大明星>第313章 最后一击
的,伟大的智者。”

帝都大学的柯教授,也貌似公正的模样,“这一点,周易老师的确说过了,历史有明确记载,对诸葛亮的评价,也都是积极正面的。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凭着自己的喜好说历史,那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嘛。”

当初周易才加盟帝都大学时,绝大部分老师,都是排斥,甚至是质疑的,后来在《金》公开课后,大家才正视周易的能力,也接纳了周易。

大家对周易的历史水平,由衷的认可,也明白,那是有很高水准与高度的。

此时柯教授的行为,多少有点胳膊肘往外拐的意思了。

周易二话不说,直接推演资料,“不错,诸葛亮在历史上的评价,也都是积极正面的,但大家要知道,诸葛亮是人,是人就有犯错的时候。

“我这里有相关资料,显示在刘备死后,蜀国与魏国,以及吴国之间,老百姓的时候资料,还有人均jdp情况。可以说,当时蜀的名声疾苦,非常苦。

“刘备死后,蜀汉进入刘后主时代,刘备的儿子刘禅基本没有什么权利。

“刘备临死前,把阿斗托孤于诸葛亮,虽然诸葛亮没有废除阿斗自立,但是蜀汉的军政,基本都掌握在诸葛亮的手中。

“诸葛亮为了北伐,对蜀汉一直实行战时经济体制,蜀汉的民众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打仗战争,因此蜀人的民生,过的非常艰苦,甚至远不如此前,更不如,魏与吴国。”

那位提出反驳的学者砸了咂嘴,没说什么。

只是事实,而且人家周易还给出了证据资料呢。

周易继续,“我再来说第二点,有关于关羽之死。关羽被东吴曹魏夹击时,刘备与诸葛亮在哪里?

“既然大家都说,诸葛亮多智近妖,如此聪明绝顶一个人,为什么不派兵去救关羽?是诸葛亮本就想不到,还是他跟关羽不和,故意不去救关羽?”

他刺眼一处,下面顿时一片撮牙花声。

周易这一点说的太毒辣了,不管业界的人怎么回答,都是错误的。

因为,若说诸葛亮没算到,那不就证明,周易说的很对,是人就会犯错误吗?

若说诸葛亮算到了,故意没有出兵救关羽,那岂不是说,诸葛亮的人品有问题?

这个问题无解,没人能回答。

周易也没指望下面有人能回答,“我们再说第三点,诸葛亮任人唯亲,举贤不明。我为什么要这么说?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是尽人皆知的,可是却鲜有人去批评诸葛亮任人唯亲,举贤不明的失误。

“在刘备活着的时候,就告诉诸葛亮,马谡不堪大任,可是诸葛亮却偏偏不信,其原因就在于,马谡是自己的学生,诸葛亮不相信自己能看走眼,这是明显的自大心理。

“抛开马谡不谈,魏延的委屈就更大,魏延在三国中也是一个智者,可是在诸葛亮眼里,魏延却始终是个叛徒,要不是刘备在世的时候提拔魏延,魏延恐怕一辈子也没有出头之日。

“而且最终,魏延也还是因诸葛亮而死。

“魏延在诸葛亮死后说的那句,‘不可因一人之死,而废主公北伐之大计’,真实的反应了,魏延对诸葛亮的不满心理,同时也表明了,魏延是忠于蜀汉政权的。”

其实周易还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诸葛亮是阻碍大一统的人,这是历史的倒退。

这种说法要是说出来,学者们还不炸锅?

然而即便如此,学者们就已经炸锅了。

当周易提到魏延这个话题时,汪副总会长,终于发出她们讨论过后的,最后,也是最有力一击,“你刚才说,魏延举兵与杨仪对抗失败而死,那不是在造反吗?

“此刻又替魏延辩护,说他不是反骨之人,这不是前后说法矛盾吗?所以我们业界断言,在真实历史上,正如诸葛亮所言的那样,魏延就是个反骨的人。”


状态提示:第313章 最后一击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