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唐狼>第三十章 帝武候的后手

“太好了!帝武候被调入兵部了!天策府不在他的手中,我倒要看看,现在朝中还有谁跟与我上官家作对!”

上官府中,上官武一把拍断了椅子上的扶手,听到帝武候入主兵部的消息,大笑道。

“可是父亲,帝武候被封王了,您难道不担心吗?”一旁的上官云皱着眉头沉声道。

“哼~封王又能怎样?只要帝武候手中没有了兵权,如同老虎没有了爪牙。朝堂之上的事情,能和战场厮杀一样吗?如今太傅不在朝中,仅凭他一人,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上官武冷冷笑道。

“可是,徐长海手中还握有二十万天策大军。这些人可都是一直跟随帝武候数百年之久。帝武候是不是天策府府主,对他来说,并无多大影响。”上官云叹道。

“只要他不是天策府的府主,所以的事情就都好办了。一旦边关有异动,那么就可以将天策的兵力分散。他天策府不是出了个少府主吗?我记得,他的两个义子因为那个少府主的位置,这几年中,相互争斗吗?这倒是个削弱天策的好机会啊。这种事情,不需要我再去教你怎么做了吧……..”上官武扭过头去,冷冷的笑道。

…………………….

看着大殿上众将神色冷峻,分成两派,在这瞬间,帝武候的心中空荡荡,就好像一脚踏空一样,向着无尽的虚空深处一直坠落下去。

一路浑浑噩噩,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议事厅。

“想不到,这么快就对我动手了吗?老酒鬼,果然不出你所料啊。一旦我踏出这天策府,想回去,恐怕在也没有机会了。”

“陛下对我的戒心还是那么重,难道这将近百年的时间,还不放心吗?时机算的正好,北疆一战,斩杀戎狄大部精锐,封王的也可谓是名正言顺。太子推行节度使制度,恐怕也是您背后默许的吧。如此一来导致大唐无备用军可用,兵部的权能几乎被架空,顺势再将我推到兵部,整顿各地军伍。陛下,这步棋,还是您技高一筹啊。”

……

无数的念头不断的从脑海中掠过,帝武候忽然间,终于想明白了,为何当初太子大肆推行节度使制度时,满朝文武反对,唯独久居深宫的那位一言不发,任其发展。导致现在胡人将领不尊朝廷号令,已有拥兵自重之心。

“啪~~啪~~啪~~”

帝武候的手指不断的轻叩着桌面,发出一阵阵轻响。脑海中不停的思索着接下来的对策。

天策府在他的手中掌握了百年之久,如今将他调出天策府,那位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这是开始对天策府动手了,要逐渐的将天策的势力,从大唐的军伍的编制中慢慢削弱。

不知道过来多久,帝武候的耳边传来一声熟悉的声音:

“侯爷,殿中的各将还在为您的调命争论不休,此事该当如何处置?”

那道声音从门外传来,充满了不安。

“咝!”

帝武候背靠在太师椅上,微闭着双眼,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既然陛下御旨已发,那这次兵部尚书一职,必然是要领受的。”

“可天策怎么办!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门外之人一声惊呼,脸山的神色,瞬间苍白起来。

气氛突然间安静了下来。

帝武候没有说话,神情平静。他比谁都清楚,一旦自己被调离了天策府,那么,陛下势必会将天策的兵力逐渐消减掉。知道他在天策的身上感觉不到威胁。

天策府,在这两百年的时间中,在那位的心中,如鲠在喉。造成这一切的,正是两百年前,陛下登基的那一夜,天策府的态度。

天策向来在皇权的交替之中,充当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也是太宗陛下当年创立天策的用意之一。不仅要守护着大唐的安危,还要确保帝位传承的正统。但也恰恰是这一点,历代人皇对天策的态度都一直处于一种深深的忌惮。

“剑秋,我们没有时间了,进来,速速替我写几封信。否则,这一次,天策极有可能退出大唐的历史。”

不知道过了多久,帝武候睁开眼来,沉声道。

“是,属下遵命!”

门外之人躬身道。帝武候所说之言,并非危言耸听。当年太宗皇帝成立天策府,就是不希望他的后代,再为了帝位,重蹈自己当年在玄武门的覆辙。但太宗万万没想到,后世争夺帝位的手段,和自己相比,犹过之而无不及。

“第一封信,给安北都护府的哥舒翰,告诉他,我会在北疆留下七万兵马,协助他修复好北疆防线。其次,让泰颐园留守在北疆防线上,以防戎狄开春之后,再次进犯北疆。”

“是,大人!”

“第二封,将雁门关外的八万天策军调往安西都护府,我估计,朝廷很快就会对高仙芝下手,大勃律国最近和蛮族的吐蕃国走的很近。若是高仙芝被调回东都,安西都护府必然会和蛮族有一战。”

“告诉领军的叶问水,将军中的重甲铁骑抽调一半,不要登基在册。暗中调遣到羽灵军中,这件事,我会和天羽神将细说。”

“什么?!”

听到这句话,朱剑秋手中的笔一顿,脸上瞬间露出了一丝惊容。

“可这样,八万人马,就只剩下六万不到!”

大唐之中所有的兵马,唯有重甲骑兵的战力最为强劲。而天策军中的重甲骑兵,更是王牌中的王牌。多少次靠着这些重甲骑兵的冲锋,才从一次又一次的战役中获胜


状态提示:第三十章 帝武候的后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