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帝国争霸>第242章死神镰刀
梵军防空部队后来干脆放弃了抵抗。

持续5日的高强度轰炸,也摧毁了梵军的战斗意志。

按前线司令部做的统计,在这5天内,联军战术航空兵总共出动上万架次,投掷的弹药超过15000吨,而且主要是精确制导炸弹,仅仅是250千克级激光制导炸弹的消耗量就超过了30000枚。

当然,如此高强度的使用率也与气候有关。

相对于波沙湾,南方次大陆的气候算不上恶劣,特别是旱季,基本以晴天为主,很适合使用激光制导炸弹这类精确弹药。

关键还有,小直径精确弹药非常适合用来对付装甲目标。

要说的话,250千克级炸弹依然大了一些,用来对付城市里面的目标,特别是隐藏在居民区里的军事目标,很容易造成附带伤亡。即便在大战时期,严重的附带伤亡都会对策划打击行动的军官产生影响。比如在这5天的战斗当中,联军就没有打击学校、医院等涉及人道主义的民用设施附近的军事目标。结果是,梵军在发现这个规律之后,故意把大量重要装备部署在学校与医院附近。

针对这个问题,丁镇南再次向主管装备的军需部门反馈了该问题。

简单的说,就是急需威力稍微小点的弹药。

哪怕其他的指标差一些,比如投掷距离不够远,或者只能使用单一的制导方式,其实都不是问题。

军需部门也积极做出了回应,表示年底就为作战部队提供两种小威力弹药。

一种是100千克级激光制导炸弹,另外一种是由重型反坦导弹换装战斗部演变来的短程空地导弹。

当然,战场遮断不过是前戏。

从11月6日凌晨开始,空中打击进入到第二阶段,也就是战场压制。

如果说战场遮断是散开了打,那么战场压制就是有针对性的进行空中打击。

当然,针对的就是攻打目标,也就是巴尔梅尔。

之前,第五陆战师的先头部队只是包围了巴尔梅尔,准确说是控制了对外交通,封锁了这座离边境最近的城市。

因为兵力不足,所以先头部队一直都没有强攻巴尔梅尔。

至于退到城区里的梵军,因为缺乏重武器,也就无法对城外的陆战队构成威胁。

结果就是,到10月底,决定在这边发起大规模进攻的时候,先头部队才着手在巴尔梅尔的南郊修建野战机场。

要说的话,也就是受此影响,才得花5天时间进行战场遮断打击。

在巴尔梅尔南郊的野战机场投入使用之后,强攻巴尔梅尔的作战行动正式开始。

主角依然是战术航空队,不过换成了以专用攻击机为主的前线航空兵。

严格说来,在帝国空军并不存在“前线航空兵”的说法。

帝国空军由陆军航空兵演变而来,最初就只有两个兵种,战略航空兵与战术航空兵。在波伊战争之后,也就是在第三次军事变革之前,才成立了支援航空兵,而且这个编制体系一直保持到现在。

至于所谓的“前线航空兵”其实是编在战术航空兵名下。

更加重要的是,帝国空军并不是很重视前线航空兵,或者说没有把前线航空兵当成主要作战力量看待。

道理也很简单,按照帝国奉行的防御战略,前线航空兵的价值其实是微乎其微。

不管是过去所奉行的大纵深理论,还是由新军事学说发展而来的空地联合作战,处于战略防御的一方,都需要把主力部队部署在防线后方,而不是摆在防线前沿,航空兵就更加如此了。

显然,主导进攻的一方,才更加的依靠前线航空兵,即在进攻行动中,需要前线航空兵为突击的装甲部队开路。

不过,并不是说帝国空军不重视、不需要专门的前线攻击机。

关键还有,帝国空军对专用攻击机的性能有更高的要求。

简单的说,就是需要拥有更远的航程,即便部署在后方机场,也能为前沿作战部队提供空中支援。

只是,这产生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帝国空军主导研制的前线攻击机,在新历131年就已经立项,折腾十几年之后,才在不久前投产。

这就是已经在大陆战场大展雄风的“攻-9”。

严格说来,“攻-9”是纯正的前线攻击机,在各个方面跟西陆集团与纽兰共和国研制的同类型攻击机相差不大,有明确的任务针对性,比如都以反装甲为主,而且特别强调低空飞行性能与生存能力。

显然,在技术限制之下,帝国空军也只能降低部分性能指标。

此外,“攻-”根本算不上先进。因为没有配备激光照射器,所以“攻-”无法单独使用激光制导炸弹。就算是外挂激光指示吊舱,也需要2架配合,即1架投弹,另外1架用指示吊舱照射目标。

要说的话,在设计阶段,帝国空军就没想过要让前线攻击机使用精确制导弹药。

道理也很简单,“攻-9”的主要武器其实是装在机首的40毫米6管加特林机炮,甚至可以说,整架攻击机就是围绕这门带上弹药总重超过2吨,比1辆小型卡车都还要大一圈的机炮设计的。

用设计师的话来说,这架攻击机就是一门飞行的机关炮!

按帝国空军的设想,只是依靠这门机关炮,加上携带的上千发穿甲弹,“攻-9”出动一个架次就能摧毁相当于一个装甲营的20多辆主战坦克,因此就算没有其他的武器,攻击能力都不容小觑。

关键还有,设计


状态提示:第242章死神镰刀--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