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都市现代>执宰大宋>第303章 度量衡与币制

未央的手里,捏着一枚精美的银币,轻轻的吹了口气,放在耳边倾听,隐隐有悦耳的声音在耳边回响。

他满意的点了点头,直接把银币揣进了怀里。

大宋银行负责铸币的大匠墨渊就当没看见,墨家自从正大光明的走到了明处之后,经过未央的运作,墨家如今在大宋工部,已经是顶重要的人才,墨渊更是举重若轻的大匠,有官职在身,配合未央铸币。

要想天下大定,分田只是手段,富民才是目的。

这一切,都要建立在一个统一的标准上,如今的天下,盛行的标准,不是朝廷制定的标准,而是暨行书院的标准。

大宋干的度量衡,本就混乱不堪,每个地方都不一样,有的地方一斤十六两,有的地方一斤十二两,还有十两的,八两的,不一而足,至于其他的,更是让人头大。

所以大宋银行,参照暨行书院的标准,制定了新的度量衡。

一里为五百米,一米为一百厘米,一厘米为一毫米,甚至微米都已经在实验室用上了。

至于面积、体积、质量、温度等这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度量衡,都制定了极为详尽的制度。

所有的度量衡,都制作出了模范,以合金打造,用玻璃罩子,放在了大宋银行的大厅,进行展览。

每一州一府一县一乡,都下发了为数不少的工具,从此以后,大宋的度量衡,以此为标准。

而铸造出来的新币,便是以此为标准。

未央怀里揣着的银元,重35克,铜元重10克,金元重30克。

1金元等于100银元,1银元等于100铜元。

至于铜元,则是按照粮食的价格来恒定,作为基础货币进行发行。

这是大宋第一批无孔货币,率先使用了金银作为货币,要知道,银子作为货币从晋朝才开始,金子作为国家承认的货币一直要到mín guó,在民间私自流通从明朝开始金子也具有一定的货币属性。

这一次铸币,铜元铸造了3000万枚,银元铸造了1000万枚,金元也铸造了300万枚。

铸币过程中,还发生了不少事情,比如用什么作为货币的图案。

本来是想要以太祖皇帝,作为正面,背面以楷书书写文字。

最后被皇帝否定了,皇帝认为,三种货币,不能都用太祖皇帝的头像。

于是乎,金元,被确定了以太祖皇帝的头像为图案,银元以太宗皇帝的头像为图案,至于铜元,自然是以赵祯的头像为图案。

至于背面,未央很骚包的借用了麦穗的理念,说辞很好,民以食为天,自然要用麦穗。

翌日,未央雄赳赳气昂昂的去上朝了。

身为开封府尹,不必日日上朝,这是定制,这也是未央能逍遥这么久的原因,不然早就被赵祯薅住不撒手了。

未央来的很早,所以几乎所有的朝臣,都看到了他。

有些人心中凛然,有些人心中欢喜,有些人不喜不悲。

数个月以来,未央上朝的次数屈指可数,每一次,都好像是隐形人一般,没有人注意到他,但是今日不同,所有人都能看出来,未央身上的一种气势,蓬勃欲发,不可阻挡的气势。

这说明,变法,终于要开始了。

从今天开始,才是真正的变法,以前的那些,都做不得数,因为变法的主导人就是未央,没有他坐镇,其他人再蹦跶,也是瞎折腾。

未央见了谁都笑眯眯的行礼问好,就算是政见不合的人,也是如此。

乃至首相来临的时候,未央的笑容就更灿烂了,看的老庞籍心中一沉。

不大会,有宦官前来传旨,众臣入朝觐见。

“诸位卿家,可有表上奏?”

赵祯装模作样的坐在龙椅上,沉声问道,话音刚落,所有人都齐刷刷的看向未央。

未央毫不在意的上前道:“启奏陛下,臣有表。”

“呈上来!”

未央尴尬的一笑,“陛下,臣的奏表过于厚重了些,还在宫外候着呢。”

赵祯莞尔一笑道:“爱卿说笑了,十万言也不过一本书罢了,莫非爱卿还能写下百万言的奏表不成?陈琳,把未大人的奏表放入宫中。”

不大会,十几个大内侍卫,一人抱着一个硕大的箱子走了进来,看的众人面色抽搐,这年头见过上表的,但是上表如同搬家的,还真没见过,未央这小子,可真是开历史之先河。

侍卫们把箱子放下,未央走上前去,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第一个箱子,里面是密密匝匝的一摞子奏表,那那厚度,最起码也得一尺来厚,看的众人直吸凉气。

未央把奏表取了出来,自有人去取了送上赵祯的案头。

赵祯一点都不觉得这些奏表讨厌,反而极为雀跃,上次未央十万言的奏表,已经让他受益匪浅,这次最起码百万言,当然真货更多。

赵祯没有去看奏表,这玩意没有个十天半个月,你连看一遍都不可能,所以按下心头的心思,看未央怎么说。

未央招来几个侍卫,让他们把其余的十几个箱子一一打开,众人看去,不由好奇无比。

箱子里,是一个个精美的檀木盒子,盒子上雕刻着华美的纹路,中央刻着大宋银行四个小篆,淡淡的幽香从盒子上传出,单是这一个盒子,就价值不菲,至于盒子里的东西,就更让人好奇了。

未央取出一个盒子,笑吟吟的道:“这是臣为陛下还有诸公准备的一点点小礼物,还请诸位笑纳。”

赵祯笑骂


状态提示:第303章 度量衡与币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