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古魔猎仙谭>第二章、方寸观

豫兴城是一个繁华的大城,县城里边有一座大元建国前便已存在很久的道观,道观中等规模,不算很小,但是很破败,却有着一个很不凡的观名:方寸观。

很多时候历史悠久并不代表香火兴旺,往往在走向衰败。虽然道教兴盛,天下大部分道观都很富有,而且道士们属于出家人,都免徭役粮税。但是方寸观这个破败道观却很穷,穷的偶尔揭不开锅。别的道观都是依靠做法事、驱魔降妖、炼制延年益寿丹药换取大笔的金钱和信徒。

方寸观却不务正业,上述的这几样业务一个都不干,历代只是闭门一心清修,偶尔去山下为别人做场法事超度一下亡灵,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如同上古的练气士一般隐匿在山上。估计是观里边以前有些积蓄,不然也不能在山上修建这么大的一座道观,然而坐吃山空,天长日久,经过这么多代的消耗终于是耗尽了。

前边讲故事的师父就是这一代的观主,道号长春真人,性格圆滑,嗜酒懒散。徒弟是一名年方十四的小道士,名字叫做柳小白,老道起的名字,老道的师父捡到柳小白的时候交给了他,让他收做了徒弟,老道俗家的姓氏就是柳姓。柳小白自小跟着师父长大,见证了小道观的彻底衰落,也算是道观的末代弟子了。

方寸观这个历史悠久的道观真的已经破旧不堪了,观里的前代道士们全都转投其他香火旺的大道观去了。方寸观有很多特立独行的地方,其他道观有的主攻画符,有的设坛做法,最厉害的是开丹炉炼那不死仙丹的,这些都是当世道家最受是人追捧的地方,也为道观带来了可观的香火,是道教在这个时间鼎盛的根基。

然而方寸观一样都不热衷,一样也不精通,道观里的核心内容便是整日潜心修练道法神通。

佛修经,道修法,然而很久很久以前普天下的道士们就已经很少有修法术的了,这个很久具体有多久已经没有什么人记得,天下间可考的历史也不过才一两千年,这所有记载中没有关于道法神通的,倒是最初的历史开端是由神话传说组成的,但这不过是写史的人无话可说无据可考而胡乱编造的罢了。

方寸观是一个例外,或者说奇葩,他们还在坚持不懈的修炼虚无缥缈的法术神通。法术法术,只在传说中听过,谁也不曾见过,更为曾听说有什么人修成过,当然道观中供奉的祖师爷们肯定神通广大,但也都是些传说罢了。

没人见过,就没有人相信,道士也不信。没有信徒相信,带不来可观的香火钱,即使是这么一群出家的道士也不可避免地要趋利避害,追求更好的生活。于是普天下本就没有道士修什么法术,唯一所剩的这个小道观在弹尽粮绝之后,也慢慢的不可避免的门徒流失殆尽。好多弟子终于放下矜持,忍受不了肚子的迫害,最终告别山门另投其他香火旺盛的大观了。

但是普天下的道士还是有每天必做的功课的,虽然没有人修法术,都跑去画符,做法事去了,但是天下道士们每日还是会静坐吐纳修身练气,因为练气时间久了真的能练出真气,并且时间越久感知越强烈,不仅能够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练到高深境界甚至使人达到辟谷,这是能够看到回报的功课。

方寸观历来就不注重画符炼丹等主流,他在收徒后都会传授门徒一门法术,由于法术在世人眼里跟骗术差不多,所以大部分徒弟入门后都不愿意修,都想学画符做法,因此不知是哪一代祖师爷想出了洗脑的办法,入门后先洗脑,让其对法术深信不疑后,再传其法术。尽管方寸观没落了,却严格控制着弟子的质量和人数,听说这是观里的传统。

没人修练成功过,包括历代观主,这实在是一件让人绝望的事情,修了一辈子修出了一大批老疯子。然而这个小道观和里边的信徒们一代一代的坚持着,只要还能填饱肚子,人有些时候就可以任性地做一些毫无希望的事情,有的时候我们称之为梦想。

有饭吃的时候自然可以被洗脑,但是当肚子吃不饱饭的时候,脑子就停止了思考。到了前代观主的时候温饱成了问题,本就门徒凋零,剩下的徒弟们全都跳槽去了其他道观。只剩下两个最坚定的信徒:柳小白!还有这位整天稀里糊涂的老道!

小道观其实主修的法术并没几个,老道修练的神引之术,老道师父对这门神通介绍的很简单:此术一成,能够感天应地,下通九幽上感九天,直观点说就是能引来神仙做打手,老道当即就选了这门神通。

柳小白修练的是方寸观的招牌法术方寸之术,老道继承师父的风格告诉柳小白:此术一但修成了能缩地成寸,一瞬千里,宇宙洪荒无处不可抵达。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柳小白听了神往不已。师徒俩背靠方寸观相依为命,日子过的相当清苦。

自从道教成为国教的这几百年来,道士们的清规戒律慢慢的被挣脱,开始允许吃肉喝酒,也间接地体现了道教在当今的兴盛。师徒二人除了老道骗些酒水喝喝,荤腥两个人几个月也沾不了几回。

老道没有前几代祖师爷的职业操守,师父死了后,顺位成了方寸观的当代观主,前任观主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将小道观托付给他。

老道很现实,吃不饱饭什么都是空谈,为了方寸观的存续,便带着小徒弟在城里边坑蒙拐骗。但是效果差强人意,并没有给小道观的香火增加几缕青烟,有些时候即


状态提示:第二章、方寸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