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开始为解救冯庸积极地活动。最后在冯庸大学日籍教授冈部平太帮助下,10月3日日军释放了冯庸。几经磨难,28日,冯庸回到北平主持流亡中的冯庸大学校务,筹备冯庸大学复校工作。

1932年“一·二八“上海淞沪抗战打响,流亡中的冯庸大学抗日义勇军,由冯庸率领到上海参加阵地宣传和救护工作。1933年初,日军进攻热河省,冯庸又带领学生赴承德参加抗日。

1933年6月,冯家私产基本耗尽,冯庸大学再也没有恢复学校的力量了。经张学良同意,冯庸将学校并入东北大学。

此事在《国立东北大学廿四周年纪念册》有如下记载:“1933年6月,冯庸大学结束,并入本校,所占原陆军大学校址,由军委会拨本校校舍。“冯庸大学绝大部分学生各奔东西。他们有的报考了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少数学生转到浙江大学和河南大学;还有的回东北加入中共地下组织继续抗日,有的青年投考军校,报效国家。

冯庸大学从建立到解散,共有三批毕业生。作为东北的第一所私立大学的冯庸大学,历时六年宣告结束。抗战期间,他先后任昆山、长兴、襄樊等地警备司令、戒严司令,战区军法执行监等职。1949年,他随国民党迁至台湾,先后担任过台北市长、国有资产局局长、高雄港口司令、空军等要职。不久,因为台湾空军误击美国外交官私人飞机一事,他受牵连退伍,改任台湾电力公司顾问一直到他1981年去世为止。


状态提示:前言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