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科幻未来>罗布泊探险之旅>第一百一零章 -110
人振奋。牧民把马匹圈在一起,走进蒙古包做饭。一顿饭还没有做好,原木已经骑着两匹膘肥体壮的马匹跑远了。

原木的骑术非常高超,两匹马一前一后地跑着,一匹马缰绳长,一匹马缰绳短,原木手把鞍鞯,侧身藏在马腹边。远处有放牧归来的牧民,他们看到暮色的天光中,有两匹马一前一后地颠着碎步小跑,而马背上没有人,所以不会当回事儿,他们认为是谁家的马匹走丢了。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马匹走丢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也没有人会去找。老马识途,小马也认路,到了夜半,走丢的马匹会自己走回来。

当天夜晚,我们四个人骑着两匹马,赶往赤峰寺庙。会骑马的陶丽和不会骑马的燕子骑一匹,原木和我骑一匹。

自从那天晚上在周大善人家偷了全副首饰后,原木就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对我言听计从。原木是盗贼里地位最低的杂贼,但是原木在这个行业里有精湛的造诣,他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原木就是盗马贼里的状元。

月光朗润,如同牛乳一般洁白,远处的山峰,近处的树木,都像素描画一样线条疏朗,夜风习习,像温柔的柳絮随风起舞。这个夜晚很美丽,这个夜晚又杀机四伏。

在我们上次用葫芦渡河的那个地点,向下游走二十里,就有一座简易的浮桥,这座浮桥足以支撑勒勒车走过。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牧民们的生活迁徙不定,哪里牧草丰盛,哪里就是他们的家,牧民运水、营盘转场、赶那达慕盛会都要赶着勒勒车从这座浮桥上经过,甚至放牧的马群和羊群,也会行走这座浮桥。

转场,就是迁徙;那达慕盛会,是蒙古人庆丰收的传统节日。

那天夜晚,我们远远看到了一群赶场的牧民,我们远远跟在他们身后,走过了那座浮桥。

转场,是草原人特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关内,人们定居在一个地方,世世代代生存繁衍;而在草原,从来没有一家人会定居在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草原人是迁徙的民族。

草原人每家每户都养着一群马和一群羊,马和羊的食物来自于牧场,而牧场又分为冬牧场和夏牧场。冬牧场,是适合牲畜冬季生活的牧场;夏牧场,是适合牲畜夏季生活的牧场。牧民每年会有两次前夕,赶着大批的羊群和马群,每年三月从冬牧场赶往夏牧场,每年九月又从夏牧场赶往冬牧场。这就叫赶场。

一般地区,每年转场两次,而个别地区,需要转场四次。转场,是为了躲避夏季疯狂的蚊虫灾害,和冬季的漫天飞雪,也是为了寻找更丰盛的牧草。

草原人逐水草而居。

因为骑着马,我们渡过河流后,很快就来到了赤峰寺庙外。

因为担心惊动那两条凶猛的蒙古牧羊犬,我们在山坡下就下马了,把马交给陶丽和原木看管,我和燕子悄悄摸上了山坡。

摸上山坡,我们伏地倾听,听到地下传来咚咚的有节奏的声响,不是马蹄声,也不是脚步声,而是挖掘的声音。我们绕到寺庙外的一棵大树下,悄悄爬上了树梢。坐在树杈上,整个山坡上和寺庙内外的情形,一览无余。

寺庙墙外是齐膝深的荒草,而在荒草中,却爬着五个人,墙角下,有一个黑乎乎的洞口,像张开的嘴巴。过了一会儿,嘴巴里爬出了一个人,他的身后拖着一个竹筐。爬着的人中,有两个站起来,抬着竹筐,将里面的土,一把一把地洒在荒草中。

前面我说过,江湖上有一句口诀:大路朝两边,各走一条线。贼分两种,一种是钻天贼,一种是入地贼。钻天贼是攀越墙壁进入,入地贼是挖掘地道进入。这是一伙入地贼,但是他们是冀北帮,还是草原帮,我不知道。

我们在树上等候了很久,那伙入地贼还没有要离开的意思。黄昏时分,我吃奶皮子吃得太多了,现在一直想撒尿。奶皮子是用鲜奶制作的,是鲜奶中的精华。奶皮子是这样制作的:把鲜奶煮开,并不断搅拌,奶中的精华油脂就会浮上表面。冷却一天后,牛奶表面凝结的厚厚一层就是奶皮子。草原上,鲜奶太多了,吃也吃不完,喝也喝不完,就发明了这种制作奶皮子的办法。草原人一般只吃奶皮子。想起来实在够奢侈的。

我望着那伙入地贼,盼望着他们赶快离开,突然,燕子悄声对我说:“你看左面,你看左面。”

我向左面望去,看到有几个人影,借助着荒草的掩护,正在悄悄逼近那伙入地贼。那伙入地贼却全然不知,他们还像工蚁一样辛勤地搬运着土方。

看到一场战争即将爆发,我一下子没有了尿意。

那些人来到距离入地贼只有二三十米远的地方,全部停下来,他们从背上取出弓弩,然后,弩箭一齐射出,那几个辛勤的工蚁连哼一声都没有,就无声地倒下去了。

我看着燕子,燕子的脸上光影斑驳,月光透过树叶照在她的脸上,我看不出她脸上的表情。

我问:“这伙人是什么人?”

燕子说:“他们熟习弓弩,应该是草原帮吧。那伙挖地道的可能就是冀北帮。”

射死了地道外的几个人后,草原帮中有两个人走进了地道里。时间不长,他们又走出来了,地道里的工蚁应该被他们清理了。

沿着高大的院墙,他们拐过了两道弯,来到了庙门前。他们从腰间抽出明亮的刀片,刀片在月光下熠熠闪光,他们将刀片****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零章 -110--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