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一代权臣>073 法场
。”/p

郑鑫这话说得虽极平静,秋仪之听了却后脊冒出几滴冷汗了,愣了半晌才道:“好。这三个人同我有缘,我是要送一送的,小弟明日再来拜访好了。”/p

说罢,秋仪之便寻了个由头,辞了出去。/p

次日,秋仪之一改之前几天非日上三竿不起床的习惯,一清早就仔仔细细地梳洗穿戴完毕,又教尉迟霁明穿戴齐整,便往栖霞寺而来。/p

郑鑫因这半个月来出了不知多少红差,杀了不知多少人犯,反倒是轻松得很,同秋仪之说了好一番话,又留了他在此用过午饭,望望高挂中天的日头,这才说道:“时辰也差不多了,你我就到法场出这趟红差吧。”说罢,起身就往门外走去。/p

所谓“红差”,只是因监斩差事阴气太重而取的雅称而已。/p

秋仪之虽也算是行伍出身,尸山血海里头泡大的,然而第一次办这差事,心中还是不免有些紧张,亦步亦趋地跟着郑鑫来到行刑的三山街。/p

这三山街是金陵城内一处十分繁华的所在,四五条街道在此处汇集,街边都开满了各色茶楼、客栈、酒店,街道交叉路口便形成了一个异常热闹的广场。/p

郑鑫为震慑天下百官,也乘机在江南百姓面前显示一下自己铁面无私的风采,故而特意舍去原来金陵城杀头的水关城门不用,在此处设下法场,专门斩杀江南官场窝案中被查获的官员。/p

只见官场正中央围起一座两丈见方、一人多高的土台,台上立起一根数丈长的旗杆,上面高挂起钦差大人的龙旗,在狂风的吹拂下烈烈飘荡。/p

高台四周包围了无数军兵将士,一个个手持利刃长矛,面色凝重,虽在烈日暴晒之下却依旧一动不动,好似神像雕塑一般。/p

高台正北搭起一座凉棚,凉棚当中整整齐齐码放了七八张交椅,是为监斩的官员所设。又见五六个膀大腰圆的刽子手,顶着从地上冒出的热气,一面饮酒以消肃杀之气,一面在油石上打磨屠刀,出“嚯嚯”声音,听得人心一阵阵紧。/p

郑鑫见惯了这样场面,已是十分淡定,缓步走到正中的头一把交椅前面缓缓坐下,又伸手示意秋仪之及其他几个观刑的官员也一同坐下,随即抄起面前桌案上摆着的惊堂木,用力一拍道:“带死囚!”/p

早已侍奉在帐篷外的传令兵听到号令,立即高声大喊道:“传大殿下令:带死囚!”/p

他话音方落,行刑高台旁守护的军士也齐声高呼:“带死囚!”/p

这一声喊惊天动地,让在炙热阳光熏烤下有些昏昏欲睡的秋仪之一下来了精神,他坐直了身体,极目远眺,果然见妙真、李慎实、蔡敏三人各自在军士的押送下,被推上了高台,脑后插了木牌,强按着跪倒在地上。/p

在四周街巷两旁酒楼茶馆之中休憩的看客,也都一个个伸长了脖子,闭气凝神地观赏着这血腥的一幕。/p

却听传令兵回道:“启禀大殿下,人犯已经带到,还请大殿下落!”/p

郑鑫点点头,又对秋仪之说道:“秋大人,你是此案的主官,劳烦你带两个人去验明人犯正身。”/p

秋仪之慌忙起身,拱手道:“是。”说罢,便昏昏沉沉地离了凉棚,往高台走去,一个手拿纸笔的书办、一个腰佩宝刀的千总紧随其后。/p

秋仪之好不容易登上高台,已是汗流浃背,走到第一个人身前,说声“抬起头来”。/p

那人果然缓缓将头抬起,露出一张宽阔却瘦骨嶙峋的脸孔——正是前越州牧蔡敏。/p

秋仪之身后书办问道:“大人,此人可是蔡敏无误?”/p

秋仪之似乎被吓到一般,听了一惊,忙答应道:“就是此人。”/p

那书办点点头,拿笔在手中纸上不知写了什么。与此同时,他身旁的千总便赶上半步,将插在蔡敏脑后的写了他名字的木牌抽出,夹在自己腋下。/p

秋仪之又走到第二个人身前,一样叫他抬头,一样确认身份;书办也一样做了记录;千总也一样抽出木牌夹在腋下。/p

秋仪之又走到第三个人跟前,见此人体态扭捏跪倒在地上,猜也不用猜就知道是“了尘宫”中的妙真居士。/p

虽然如此,然而程序却是必须要遵循的,于是秋仪之也同样说道:“抬起头来。”语气却莫名有些虚。/p

/p


状态提示:073 法场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