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1942风起南洋>第074章 饥荒和女人
p>“他们又增加了五六千人,据说是来自支那国内荷兰。其中还有三千女人。”最后一个消息最好打听,先锋军的根据地上都传得沸沸扬扬了。

“女人?三千个?”一直稳重的守屋精尔眼睛一时瞪圆了,“他们要干什么?”

……

“她们要来干什么?”这样的疑问在很多人的心底揣测,其中不乏恶意者。

“那些人闲的没事干,怎么只盯着女人?又是军-妓,又是女奴的,还编造我们选妃的事,后宫三千,这都什么事啊?”叶关翻看到搜集的一些情报后,满肚子都是气。

“清者自清,应该快速的把她们安排下去。只要有了工作,谣言自然消散。”赵易也有些无奈,这三千女人出现的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其实这一次来的不止这三千个女人,这一次足足来了八千人,全部来自华夏国内,其中大部分人来自大荷兰省。

1942年国内,最让三人印象深刻的肯定有荷兰省大饥荒这件事。

在镇越稍稍稳定,确立了根据地后,赵易就已经派人去了国内,一个是召集部分难民,一个是看看能否尽早捅出荷兰省大饥荒的事情,早一点让国内执行救灾措施。

那时先锋军钱不多,但在报纸上刊登消息的钱还是有,可国内几份报纸刊登荷兰省大饥荒的消息后,只有零星的救灾,并没有大规模救灾措施颁布。不得已,在九月份,赵易还是使出了外国友人关注的绝招。

终于在9月底,老蒋比原历史提前一个月减免了大荷兰省当年的田赋。

这只能稍稍起一点作用,因为夏粮早就征过了,一些地方秋粮甚至未来几年的税赋也早就征过了,一些地方更是把这样的命令当做耳旁风,不收田赋,照收其他税费。

只有随着国际报道越来越多,甚至出现在美国的《时代》杂志上,在10月底老蒋生日时,整个中央军政府的救灾措施才大规模启动,开启部分军粮去救灾。

“现在国内也挺不容易的。”已经在安排民生中焦头烂额的李衡这一次倒是不再一根筋的指责国内的安排,“抗战这么多年,沿海、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等华夏的粮食主产区都基本落入日本人的手里,国内粮食一直吃紧。”

赵易也是深有感触:“是啊!到了今年,东南亚的通道断绝,东南亚的粮食也指望不上了。国内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

以前三分之一还多的粮食指望川蜀。川军抗日的背后,也意味着大量当地劳动力的流逝。而大量外地人的涌入,也同时带来了原来秩序的混乱。表现在农业上,就是水利秩序被打破。抗战头两年,川蜀还能丰收,这两年加上天气原因,川蜀粮食减产。少了天府之国的粮仓补给,哪里还有养活那么多的人粮食?

荷兰省中原之地,原来还可以自足,这两年却是四战之地,国内和日本人持续在这里拉锯对峙,那里的民间水利设施早就荒废了,甚至连老百姓也没心思种地了。天气一恶变,就全面崩溃,很多地方都颗粒无收。各种税赋因为抗战环境的恶劣,不见减少反而增多,直接加重了灾情。

救灾说的容易,可这粮食确实真难凑啊!这几年恐怕仓库中的陈粮都吃的差不多了。

老蒋之前恐怕也是装聋作哑,荷兰省那么大的灾荒,他不可能不知道,却不敢伸手。这年代谁也不敢保证明年后年的天气是否依旧,毕竟史书上有各种记载,国内极端气候很平常。若是再来个三年大旱,国际运粮通道又打不开,日本人再逼近一点,恐怕老蒋把粮食早早抛出去,最后可能连军粮都不够了。

若是不能像我们这样的能预知未来,面对可能亡国亡种的危机,谨慎一点不算大错。

老蒋错的是,对荷兰省大饥荒不闻不问。

毕竟他是国内最高首领,荷兰省的老百姓都是他的子民。救灾稍积极一点,哪怕早一点免点税,早一点应对救灾措施,哪怕老百姓能多吃一口吊着命,也能少死些人。

人死了,就什么也没了。这年代人命不值钱啊!整个体制层层盘剥,根本就没有人命的底线。这灾难总归来说,还是三分天灾,七分**啊。”

赵易没有能力去改变更多,也不会站出来大声只管指责,他只能尽力去改变一点。除了把消息早早捅出去外,他还派了人去灾区救灾。

救灾的主要方式就是移民。

那里的百姓活不下去了,先锋军的地盘上最缺的却是人,需要大量同种同族同文的华夏人。

救灾移民的人员不限于大荷兰省,赵易也不会只选择大荷兰省,导致先锋军内部势力早早失衡,所以川蜀、黄泛区等地都是这一次挑选移民的地区。精挑细选下,第一批就先挑出了一万人。

“可以挑一点女性,避免根据地性别失衡太过。”去国内挑选移民的人走时,赵易还特地嘱咐了一句。

谁知道负责招人的徐秀若,竟然在第一批转移人群中就一下子送来了三千个女性,着实让赵易有些头疼。

来自另一个时代的三人经历过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时代熏陶,没有这个年代歧视女性的习惯,对于女性参加工作也是持欢迎态度,可现在先锋军中暂时没有那么多的工作岗位来安排这么多的女性。


状态提示:第074章 饥荒和女人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