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战将录>第二百三十四章 混战 54
已经判断出来了。

现在整个战场大家的相对位置其实特勒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轮毂了。

假如以自己现在的位置为圆心。四人小组在自己的-80°位置上,距离自己大约12m。

对手的,在四人小组的-90°位置上。对手的s3和s4小组在四人小组的-15°位置上,距离大约为25米。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估计,一个大致的战场局面在特勒的脑海里展开。而特勒现在必须要打破僵局。

从兵力配置上而言,突破口看起来似乎在对手的s1小组的位置。但是特勒却清楚。s1小组最多只是试探。而且s1小组现在一动不动,自己就算以他们为突破口,恐怕也不容易,自己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里快速的准定对手s1小组的位置,自己的突破行动就必然受阻。

从现在的角度出发,还是只有采取相对冒险的办法才行!总是怕伤亡,那就必然会越来越被动。

必须利用四人小组吸引对手的注意力,或者将对手调动起来。否则自己剩下的时间就真的不多了

就在s3小组刚刚和s4小组会合的时候,特勒命令四人小组,分兵行动。两人一组,方向就是对手的s1小组所在方向。

但是行动过程一定要注意几点:

第一点,真正的目的不是和对手的s1小组发生战斗,而是要进一步挤压对手的战场空间,迫使对手打破现在的静默状态,全面运动起来。为潜伏的三人小组创造战机。

第二点,推进速度一定要控制,同时也要控制方向。采取两翼钳形进攻的方式,但是两翼之间的距离一定要注意。不要拉得太远,否则就会对手各个击破的机会。

第三点,一旦调动了对手的s3和s4小组。四人小组的任务不是和对手作战,而是牵制对手在战场上机动起来。不要进行战线上的接触。

第四点,要注意敌我的识别。一定要注意。因为一旦三人潜伏小组发起进攻,必然也是采取无声的战斗的模式。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敌我的识别问题。

其实本质上,特勒还是采取上一个阶段自己的的战术安排。只是这一次,他利用四人小组做诱饵的意图更加的明显了。而且他明确要求四人小组同时运动,就是为了避免四人小组采取的战术行动,再次让战场陷入僵局的局面。

而对于此时特勒的四人小组而言,他们也清楚,在意味的顾忌自身的安全,只会让整个战场的局面越来越被动。对手已经很明显的表现出了足够的沉稳,对手的这种沉稳,也是从侧面印证了他们还有其他的支援部队正在赶来。而对于特勒的东面小队而言,他们其实没有增援了。算是孤军作战了。

而对于另一侧的s1的猎杀小组而言,这时他们再次听到了对面四个人的动静,而且已经很明显的形成了两条左右两翼的进攻路线,这种路线的行动是非常规律的,虽然他们的速度很慢,但是行动过程中所发出来的规律性声音,你已经将他们出卖了。

s1小组这个时候是没有办法和s3以及s4小组取得联系的,完全就是要靠他们的自己应变能力和整个队伍的默契。其实在过去我们一直在强调部队作战配合时的默契,就是指就算没有任何沟通,各方对战术上的看法和整个战场上的局面是有统一的认识的,知道各自需要完成的是什么任务。

这种级别的默契,当时的通讯手段和科技手段以及装备能力逼出来的。这种级别的默契,不仅仅是在基层部队里有,就算是在高层指挥层战略意图的统一认识上也是有的。这里面是充满了无奈的。

但是也不得不说,除了华夏国的军队,全世界没有任何一支国家的军队有这样的默契的能力。因为华夏国的军队有当时全世界最完善的陆军培养系统,有一整套完整的指挥体系和作战体系以及指导思想。在这一整套的指挥体系,作战体系和指导思想共同的作用下,在面对同一个作战对象,参战部队非常容易就能达成战术目标统一和一致,根本不需要沟通,这就是一种体制的力量。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四章 混战 54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