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三国小兵之霸途>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略倭国(三十)
多年来,都还能让他们繁殖生存,这只是他们当中,并没有一个特别强大的势力罢了。所以,千百年来的互相残杀。他们也总能在恶劣的情况之下生存。

现在,众将都同意,扶持卑弥呼,成立新的邪马台国,让这个邪马台国,按照新汉军所制定的政策,对倭国人进行肃清。

现在的倭国形势非常复杂,倭国各小国之间,争战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让他们互相残杀,这要比刘易派新汉军自己出手去杀人好得多了。

所以。刘易决定,只要稳固了邪马台国,让卑弥呼可以掌握了足够的力量,不用再像之前那样,被他国打得要逃离邪马台国京都。被打得要流亡,那么。刘易也可以议定归程了。

为了尽快为卑弥呼打下一个稳固的势力地盘。原来邪马台国的京都,是必须要为卑弥呼夺回来的。

所以,刘易与众将决定,兵分两路,进攻邪马台国京都。

送走甘宁等军队船队之后,刘易马上便让典韦与黄叙。第一军与徐德一起,率军一路前进,留黄忠率军镇守萨摩与大隅等地,自己则与众女一起。与申勇、史阿等人,率第一军为后军,尾随典韦、黄叙、徐德三将出发。

另外,为了能够顺利收复邪马京都,刘易还让第一军押着两万倭国青壮,把上百架床弩及投石机搬运着随军行动。

若有关隘真的难以攻打下来,刘易就打算用投石机轰他丫的。

刘易陪着众女,一路似是观光一般慢慢前进。

嗯,说是观光,其实看到的,只是一路残坦,在徐德这支两万多人的邪马台复**的破坏之下,一路所经过的倭国地方,只要有人居住的,都已经被他们杀戮一空,许多倭国人居住的地方,也都被一把火烧毁了。

还好,许多被杀的倭国人,他们的尸体都已经被收集起来焚烧了,所以,除了空气难闻一些之外,并没有看到太多血淋淋的场面。

当然,一路上,还有不少被抓住的倭国人,他们被源源不绝的送回萨摩或者送到各个刘易给他们制定的集中关押的地方。

刘易的十万军马,除了甘宁带了一万多人马随一军邪马台复**沿海路前去攻击日向地区之外,还有三万多四万的新汉军分别在萨摩与大隅地区驻扎,看押那些抓捕回来的倭国人,对那些倭国人进行安顿,负责安排那些倭国人的生活及工作。

嗯,有时候,刘易觉得这些倭国人还真的挺可笑的。

这些倭国人,可能是被邪马台复**给杀得怕了,以至于他们在新汉军的看押之下,显得非常的乖从,把他们父子妻儿分开,一般都不会有人敢提出不愿意的意见,也不敢闹事。

除了他们因为其劣根性,对于妻女只是像对待女奴一般,没有什么的亲情可言之外。他们也因为对邪马台复**的手段过于惊惧了。那些邪马台复**,那些倭国士兵,他们可不管那些倭国人的死活,在抓捕他们的过程当中,谁敢有半点反抗或者不满,他们绝对就是马上杀人的。哪怕看他们不顺眼,说杀便杀了他们。所以,邪马台复**所过之处,还真的是风声鹤唳,倭国人人人惊怕。

这些幸存下来的倭国人,其实大多都是因为新汉军来得及时,才没有让那些邪马台复**胡乱杀掉的。其中小部份的倭国人,是因为他们精明,一见到邪马台复**杀来,他们马上就投降,要什么就给什么,只求可保得性命。他们会主动献上自己的妻女,送上自己家里的女人,如此,他们才可饶幸的保下命来。

在刘易给那些倭国人的规矩当中,那些漂亮的年轻倭国女人是不能杀的,老人小孩等等,也尽量不要乱杀的,年轻的倭国男人,只要他们表示对邪马台复**顺服,也不能乱杀,要抓捕回来的。

这样,邪马台复**的倭国士兵,他们就多少都有了点顾忌,不敢乱来。这些,也是卑弥呼所愿意看到的,她尽管无比厌恶那些野蛮的倭国人,可毕竟也是她的倭国人,如果愿意顺服于她的,可不杀便不杀就最好。这也是刘易为了照顾一下卑弥呼的心情,才让那么多倭国人可以得以活命的。

毕竟,刘易离开倭国的时候,肯定要把所有的新汉军将士都带回去的,也相信不会有将士愿意留在这里驻守。并且,新汉军留下来。那得要留多少人呢?留多了不好,留少了,恐怕又会发生意外。与其这样,刘易就干脆把自己的人全撤回去,先让这些倭国人自己打生打死之后再说。

在这之前,刘易就要给卑弥呼积攒下多一些实力。让她可以在没有自己,没有新汉军的扶持之下,她的邪马台国也依然可以安稳如山,依然可以保持着强势,可以对整个倭国九州岛进行攻伐。

现在。刘易为她所做的,也是一个可供卑弥呼长久发展的事。把那些倭国人都控制了起来,让那些倭国人为其耕作,产出粮食,可解决卑弥呼的长久之忧。

强迫那些倭国人。从此过上与汉人一般无疑的生活,如此。最起码可以让倭国的小孩子。可以从思想上有所改变,让他们开始懂得什么才是文明。

刘易现在对于倭国人的做法,虽然限制了他们的许多自由,但是,在生活上,却让他们过得要比以往更好一些。这样。在短时间之内,倭国人决不会因此对新汉军如此限制他们的自由而产生太大的逆反心理,他们在短时间之内,必会安于现状。遵从大汉天朝给他们制订下来的一切规矩。

如此限制那些倭


状态提示: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略倭国(三十)--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