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乱世逐流>第五十章 人力有时而穷
,在许都就停了下来没有继续往前走了。

之前暗算司马聃的事情,很隐秘,知道的人很少,不过猜到的人却很多。

毕竟司马聃乃是吉祥物皇帝,他能得罪,又敢对他下手的人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

亲事居然还是定下来了,还是太原王氏的王穆之,这让桓温有些纳闷,却又不好开口打听。

这件事办得不怎么顺利,前方又传来了坏消息。

女儿接回来了,却也被朱序给睡了,还跟自己说非此人不嫁,桓温差点拔刀要去把朱序剁成肉酱!

“嘉宾,我这算是教子无方么?”

许昌城头,灯火通明,城外都是黑漆漆一片,桓温扶着城墙,脸上全是落寞。

“俗话说有因必有果,我们既然能用毒计,那自然也得考虑上天的惩罚,此所谓天道有常,补不足而损有余呗。”

郗超捋了捋自己的胡子,也叹了口气。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很多事情,不可控的因素太多,没办法。

比如说谁能想到郗道茂被赵川这厮给睡了,现在肚子都大了呢?还变成那样人不人鬼不鬼的老太婆。

“谢家不好对付,不联姻的话,我始终不放心。对于这件事,谢玄知道吗?”

桓温自然知道结果,他其实想听的只是一句安慰的话,没想到郗超依旧很实诚的回答道:“以我对谢玄的了解,他此刻定然是知道的,只不过目前还这么平静,确实不太寻常。”

谢家明知桓婧失德,还一声不吭,任由着婚礼流程往下走,忍者神龟也不过如此吧,看来汉末司马懿都比不了。

“盯着谢家的动作,这桩婚事,一定要成。不怕他谢玄不就范。”

怎么让谢家捏着鼻子认了,桓温自然有办法,不过他跟谢玄的爹谢奕是好友,很多话不能说。

谢玄跟桓婧的婚事本来是桩好姻缘,但现在情况有变,也必须要按原定计划走下去。

若是让朱序娶桓婧,他不得不浪费大量的政治资源去平息谢家的怒火和脸面损失。

还要投入巨大的资源去捧朱序起来,让他的身份对得起“桓温嫡女”这四个字。

如果能招谢玄为女婿,那他不仅不需要付出,还可以得到谢家的鼎力支持,这一进一出,哪个赚哪个赔,还需要多说么?自然是傻子也能看得出来的事情。

不管谢家在想什么后招,桓温都不允许婚事有变,这几乎是和北伐同样重要的事情了。

“对了,元子(桓温表字),你对潼关感兴趣吗?”

郗超看似说了一个无关的话题。

洛阳长安,一起收回当然好,可现在并没有这样的机会,朝廷里的大环境也不允许,更何况,从后世刘裕北伐成功,占领洛阳长安又得而复失的情况看,江左不具备北伐成功的可能。

至少在这个历史时期不可能。

元朝末年,若不是蒙古人倒行逆施太久,太严重,朱元璋短期内北伐成功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看这两座城,很容易夺回,但失去的经济基础,不是一天两天能补回来的。

桓温自己也知道,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经济基础破坏太过严重,短时间内无法恢复,除非以数十年来计算的屯田才行。

靠江左不断输血,得不偿失。

历史的车轮也是这么走的。

《齐民要术》这本书,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这里很有必要说一下他写书所在的地域究竟在哪里?

史书记载,约在北魏永熙二年至东魏武定二年间,北魏青州益都(今属山东寿光)人贾思勰,写了本《齐民要术》这样的农书。

这本书记述了黄河流域下游地区,即今山西东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山东中北部的农业生产。

说白了就是桓温和姚襄等人现在所争夺的地盘。北魏虽是鲜卑政权,但也稳定了北方的局势,孝文帝后更是深入汉化,鲜卑姓氏拓跋都改为元,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

这时候,北方才具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才会有后来的隋灭陈。

这也是为什么桓温那时候没人能写出《齐民要术》的原因。因为经济发展了,才有闲心去写书啊!没人种田写农书不是搞笑么?

桓温今天心情不怎么好,但郗超是他最重要的谋士兼好基友,他不可能给对方脸色看,或者说我累了想去睡,你别烦我。

只能一言不发,对着郗超苦笑不已。

“其实啊,姚襄突然死了,我就很怀疑。姚苌之前并没有掌控全局,他突然能够控制大军,可见是处心积虑,这种人,脑后有反骨,说不好姚襄就是被他暗杀的。”

弟弟杀哥哥,哥哥捅弟弟什么的,这年头都不算新闻了,更别说那是个胡人!

桓温眼睛一亮,郗超的推测,极有可能是事实。

“饱暖思xx啊,关中苻家如果收留姚苌,或许一开始他们会很本分,但人的心思是永远也填不满的,不是么?”

郗超继续侃侃而谈的说道:“有了饭吃,就想穿衣服,穿了衣服又要女人,有了女人要更多更漂亮的,还想掌控他人,想声色犬马,人心是永远不会满足的。”

他那看上去像是眯着一样的老鼠眼睛闪动着诡异的光芒,一字一句的说道:“关中就那么大,你多点我就会


状态提示:第五十章 人力有时而穷--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