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三国小霸王>第1953章 帮我带句话

皇甫坚寿率部赶到潼关,见关城依旧,算是松了半口气。

潼关未失,关中的东大门就算守住了,至少鲁肃不能长驱直入。但他还不敢掉以轻心,如果不能保住弘农,关中都不算真正的安全。江东的水师优势明显,绕过潼关,进入关中并不是问题。

可是皇甫坚寿并不着急。他不认为鲁肃能强攻弘农。弘农易守难攻,关前狭窄,兵力无法展开,也无法安置大型攻城器械,仅凭云梯蚁附是不太可能的。对付这种要塞,通常的办法就是围困,等城中粮绝,而不是强攻。傅允准备充分,城中积粮足以让他守两三个月。

张辽委婉的表示了不同意见。在吴国的九都督之中,鲁肃位列第五,不算突出,但孙策将他安排在形势错综复杂的洛阳,说服他有一定的能力,可以应付复杂的局面,绝非颟顸之辈。深入弘农,三方对峙,以少击多,还将身后暴露给荀衍,这么危险的局面他不可能没有准备。按照常理论,就算他不肯放弃到手的战果,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也不会贪图弘农,造成无谓的伤亡。既然他兵临城下,说明他有强攻弘农的可能,不能不防。万一弘农失守,傅允阵亡,而我们到了潼关却按兵不动,恐怕无法向陛下交待。

皇甫坚寿觉得张辽所言有道理。虽然张辽是并州人,他是凉州人,但他对张辽印象不错,刚到而立之年的张辽不仅骁勇,而且稳重,与其他并州人完全不同。这几年做执金吾司马负责长安治安的成绩有目共睹,在百姓中口碑也不错,朝中不少大臣对他赞不绝口,荀彧就对他很看重。他随即委托张辽负责侦察。张辽掌骑,行动迅速,武力又高,打探消息最合适不过。

张辽接受了任务,随即率部出城,将麾下骑士以伍为单位,接力传递消息。一旦有情况,能够迅速传回潼关,通知皇甫坚寿。

张辽带着数十骑走在最前面,在柏谷亭被徐盛、蒋钦截住了。

徐盛、蒋钦奉命攻取湖县,截击潼关方向来的援军,掩护鲁肃攻击弘农。湖县不算要塞,却也不易攻打,建在两谷之间,一座高塬之上。徐盛刚刚做好攻击的准备,就收到了朝廷的援军赶到潼关的消息。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放弃了攻城的计划,退守城东的柏谷水。湖县的得失影响不了大局,他们的任务就是阻击援兵。

见徐盛拦路,张辽心中不安。如果鲁肃没有强攻弘农的打算,就没必要在这里安排人阻击。他不知道鲁肃哪来的信心,但他不敢掉以轻心。自从南阳战败,这些年他一直关注孙策的每一场战事,见识了太多看似不可能的事。他命人回报皇甫坚寿,又在几个本地向导的帮助下,弃马登山,到弘农城附近打探情况。

张辽赶到衡岭的时候,天刚麻麻亮,朝阳还没升起,弘农城的南门、北门都被围住了,东门的烛水上也有木筏,近万将士已经列好了阵,城南、城北各有三千余人。在点点火光的映衬下,大量的木制射台推到城下,两侧的山坡上也有瞭望的士卒,隐约还能看到一些身影,应该是进行压制狙击的强弩手。

张辽仔细看了一遍,心中更加不安。仅从阵势而言,城内外的差距就不小。江东军没有地利,阵法安排却非常精密,几乎将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极致。相比之下,城上的防守就有些散乱了,虽然城墙上站满了人,弓弩手、刀盾手也在位置上,但他们未免过于放松,让人觉得徒有其形,并没有真正做好恶战的准备。也许在他们看来,己方优势明显,对方根本不会真的攻城,就算攻城也是自找没趣。

城楼之上,张辽看到了两张大案,那里是大将坐镇指挥位置,现在却没有人。

轻敌是兵家大忌。张辽不熟悉傅允,但他知道傅允的兄长傅巽,那是一个博学名士,尤其擅长识人辨才,却不擅长军事,如果傅允也是如此,弘农可能有危险。

张辽一边观察四周,一边派人回去通知皇甫坚寿。消息传回潼关至少需要一天,也许需要两天,希望傅允能坚持到皇甫坚寿赶到,也希望皇甫坚寿不要迟疑,能迅速击破阻击,赶到弘农城下。

当第一楼晨曦照在弘农城的城头时,城外的江东军阵地上响起了战鼓声,江东军开始攻城。

射台上的射手开始射击,山坡上的强弩手也开始射击,虽然数量有限,箭矢看起来很稀疏,杀伤力却不小,几枝箭射出之后,城墙上就倒下了几个身影,引起了一阵骚乱。城上的士卒一边喊叫着,举起盾牌掩护,一边组织弓弩手进行还击。

双方对射,城墙上的弓弩手有明显的数量优势,效果却不怎么理想。江东军的射台和狙击阵地设置得比较远,都在百步以外,有的甚至离城墙一百五六十步,远远超出了普通弓的射程,即使是四石、六石强弩,到了这个距离也会威力大减,命中率有限,十中二一,勉强射中也没什么杀伤力。相比之下,江东军的射手技高一筹,十中五六,而且他们用的箭破甲能力更强,能轻易射穿盾牌和普通的札甲,接连好几个军侯、什长被他们狙杀,失去了指挥的士卒大呼小叫,气氛有些紧张。

张辽扫视着城上下的攻守双方,头皮有些发麻,心头升起一丝不祥。他怀疑傅允能不能坚持两天,江东军射手展现出来的实力太强了,这些人几乎以一当十,稳稳的压制住了城头,有条不紊的清除目标。如果一两个有这样的实力还可以理解,可是放眼看去


状态提示:第1953章 帮我带句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